涂軍
摘要 早熟高產玉米新品種中江玉5號是由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選育而成的,本文介紹了該品種親本及雜交種選育過程和特征特性,總結了中江玉5號的栽培技術,以期為東北早熟玉米品種選育以及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早熟品種;中江玉5號;選育經過;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037-02
玉米是世界糧食作物中產量最高的谷類作物,增產潛力巨大,在農業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吉林省是我國主要的玉米產區,2015年吉林省的玉米種植面積為380萬hm2,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10%,玉米總產量達2 805萬t,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12.5%[2]。因此,選育適應該地區氣候生態特點,并能夠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早熟、高產、多抗玉米雜交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從種質資源和雜種優勢利用模式入手,系統地分析該區域玉米種質資源及雜優模式利用狀況,根據公司已有的玉米科研基礎,以中早熟品種選育為切入點,開展了玉米育種工作,于2008年成功選育出優良自交系C12和當地骨干自交系四-287分別作為母本和父本進行雜交,組配出雜交玉米新組合中江玉5號。該品種于2013—2015年先后通過了吉林省中早熟區篩選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6年通過了吉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名稱中江玉5號(審定編號:吉審玉2016019),適宜在吉林省延邊、白山、吉林、通化等山區和半山區玉米中早熟區推廣種植;并于2017年和2018年先后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玉米引種備案,適宜推廣范圍達到300萬hm2。中江玉5號與東北中早熟玉米品種相比較,具有熟期早、豐產穩產性好、水平抗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等優良性狀,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玉米新品種選育的根本是優良玉米自交系的選育及雜種優勢的利用,選育出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是提高雜交種單產水平重要環節[3],因而能否選育出優良雜交組合關鍵是能否選育出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中江玉5號成功選育主要有2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其母本C12的成功選育,C12既具有骨干自交系鄭58的抗倒、高產優良基因,又有美國先鋒材料先玉335品質好、脫水快的優良特性,優秀種質的有機結合、特定的選擇環境壓力和明確的選育目標成就了其優良特征,使得配出優良組合成為可能;其次是當地骨干自交系四-287的利用,當地優秀種質的合理應用能有效提高品種的生態適應能力,從而具有很好的穩產性。
盡管中江玉5號具有早熟性好、豐產潛力大、穩產性能好等優點,但其在籽粒外觀品質、后期脫水速度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該品種進一步推廣應用,因而針對進一步強化性狀研究顯得尤為迫切。筆者通過對中江玉5號的選育經過、選育方法、品種特性加以總結,以期能為該地區中早熟玉米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提供參考。
1 選育經過
1.1 親本
1.1.1 父本。父本自交系為四-287,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所選育,為吉林省骨干自交系,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好等優點,其選育過程不再贅述。
1.1.2 母本。母本自交系C12,是以先玉335二環系A489×鄭58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經過8代自交選育,2008年育成的自交系。2004年引進雜交種X1132X自交取得的F2代群體為選育自交系基礎材料,2005年開始經過南京和海南3個生長季節選擇自交后同鄭58組建基礎材料,經過8個生長季節連續自交,于2008年育成穩定自交系S7,其中,系譜為CF2-1-2-1-2-1-2-2定名為C12。選育系譜見圖1。
1.2 中江玉5號
2008年南繁,以自選系C12母本,外引系四-287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
2009—2010年參加公司試點產量比較試驗,較對照吉單27增產10.7%。
2011—2012年參加多環境網點試驗,較對照吉單27平均增產8.9%。
2013年參加吉林省玉米雜交種中早熟組預備試驗,居280個參試品種第4位,順利晉級區域試驗。
2014—2015年參加吉林省玉米雜交種中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2 575.8 kg/hm2,較對照吉單27增產10.0%,居參試品種第1位。
2015年參加吉林省玉米雜交種中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1 940.9 kg/hm2,較對照吉單27增產12.2%,居參試品種第1位。
2014—2015年在延邊農業科學院和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進行玉米雜交種抗病蟲鑒定,經過2年4點次人工接種抗病(蟲)害鑒定:抗絲黑穗病,高抗莖腐病,抗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高抗玉米螟蟲。
2015年在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分析。籽粒含粗蛋白質9.85%,粗脂肪4.66%,粗淀粉71.17%,賴氨酸0.33%,容重706 g/L。
2 特征特性
2.1 中江玉5號
種子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8.5 g。幼苗葉鞘紫色,拱土力強,早發性好。株高280 cm,穗位高97 cm,成株葉片20片,雄穗分枝4~6個,花藥淺紅色,花絲淺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9.3 cm,穗行數16行,穗軸白色,結實性好。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43.8 g,容重706 g/L。出苗至成熟123 d,與吉單27相仿,需≥10 ℃積溫2 420 ℃。屬中早熟品種。
2.2 母本C12
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8.5 g。幼苗葉鞘紫色,葉色綠,苗期葉片窄長,植株收斂。株高220 cm左右,穗位高60 cm。全株18~19片葉,雄穗分枝較少,花藥紫色,花粉量較大,花絲紫色。果穗筒型,穗長16~18 cm,穗粗4.6 cm,穗行數14~16行,單穗粒重140 g左右,穗軸白色。出苗至成熟125 d,一般產量4 500 kg/hm2以上。抗玉米大斑病,抗絲黑穗病和莖腐病,抗玉米螟。
2.3 父本四-287
出苗至成熟122 d。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成株葉片19片。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綠色。株型較平展,株高224 cm,穗位高80 cm;果穗筒型,結實性好,穗長14.7 cm,穗粗3.8 cm,穗行數12~14行,籽粒半馬齒型,百粒重28.0 g。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適期播種
東北中早熟春播玉米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過早播種,種子發芽速度較慢,出苗并不會提早,活力低的種子還有不發芽出現粉種的風險,且在北方春玉米區極易感染絲黑穗病[4];過遲播種,則會影響玉米的產量,同時玉米不能安全成熟。
3.2 合理密植
一般純作適宜密度為60 000株/hm2。肥力水平高的田塊,可以將種植密度提高至67 500株/hm2左右。采用機械單粒精播,用種量為18 kg/hm2左右。
3.3 科學施肥
要注意增施有機肥,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施用。基肥一般施農家肥15~20 t/hm2、復合肥400~600 kg/hm2,追肥一般施尿素300~375 kg/hm2。
3.4 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玉米生長。苗期注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防治,大喇叭口期注意及時防控玉米螟危害。
4 參考文獻
[1] 劉紀麟.玉米育種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3] 佟圣輝,陳得義.玉米自交系丹9046的種質創新利用[J].玉米科學,2011,19(1):60-63.
[4] 劉丹,李昕,鄭紅,等.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播種期地溫變化及玉米適宜播期分析[J].玉米科學,2016,24(6):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