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淑慧
【關鍵詞】 數學教學 ;中學數學;小學數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058—01
由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施,全部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這無疑是增加了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困難。因為有些學生小學數學都一知半解,再來學習難度較大的初中數學,更是難上加難。并且,有些小學生升入中學后剛開始成績不錯,過了一段時間往往有一部分人數學成績落了下來,尤其到了初二情況更是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解決好小學數學和中學數學的銜接問題。那么,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與中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呢?
一、剛升入中學的學生存在的問題
1.基礎知識不扎實。小學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數學體系的嚴謹性、運算的精確性、推理的邏輯性,要求學生必須有扎實的基礎。事實上,一部分小學畢業生數學知識根本不過關,該記住的知識沒有記住,該掌握的內容沒有掌握。
2.學習活動不適應。小學課程門類集中,內容簡單。進入初中后,無論學習內容、學習范圍,還是學習方法,與小學比較起來,都有很大差異,具有新的特點。要求初中學生的學習具有更大的獨立性與自覺性,學習方法必須靈活多樣。大多數學生還不能立即適應這一學習環境,還習慣于死記硬背。
3.思維能力的發展跟不上,出現逃避心理。小學數學主要是四則運算,單向思維,學生一進入初中,知識內容發生了質變:一是用“字母”為主的符號表示數,二是建立有理數概念,引進了負數。事實上,很多學生思維能力無法跟上這兩個飛躍,暫時進度跟不上,一時的學習“吃力”,部分學生就開始害怕學數學,并產生自卑感。
二、做好小學數學與中學數學銜接的措施
1.知識上的銜接。數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有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是舊知識的發展。因而,新生入學,結合新課內容,加強舊知識的復習是防止和轉變后進生先決條件,特別要重視“第一章——代數初步知識”的教學。
2.學法上的銜接。在小學,一部分學生是“死讀書”,學習方法以簡單模仿、死記硬背為主;另一部分學生平時除了聽課、做作業外,不注重挖掘課本功能。更多學生做題只求結果,忽視數學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因此,初中伊始教師應有意讓學生意識到小學學習方法在初中階段是不能適應的,要堅持嚴格的常規訓練,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這是防止和轉變后進生的必要措施。
3.激發學習興趣,啟動發展思維。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的動力,數學教育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能否保持和發展。為此,培養和提高初一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啟動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和轉化數學后進生的重要保障。
4.引導學生自得,給予成功滿足。興趣是帶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成功的歡樂可使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自得,給予學生多次的學習成功,能使學生多次獲得愉快情緒,從而為數學廢寢忘食,積極思維。如,講授公式:(a+b)(a2-ab+b2)+b3時,可先安排學生練習計算(a+b)(a2-ab+b2),啟發學生自己得出公式,對它產生興趣后,再講解其應用,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要在教學中努力實現智力操作和實驗操作的有機結合。如,例題“求證:鄰補角的平分線互相垂直。”的教學,筆者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想:“想什么叫鄰補角、兩直線互相垂直的判定”。動手:“畫出鄰補角、作出它們的角分線,量一量兩角分線的夾角”。議: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怎樣證明。抽學生講評,整個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集中了學生注意力,消除學生“學習數學枯燥乏味”的認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6.與時俱進,教學方式藝術化。教師應該改變陳舊單調的教學模式和封閉式的課堂觀念,應把握時代特征,帶領學生深入社會,聯系社會生活來學數學,到社會大課堂去讀“活書”,感受當今競爭時代,知識大爆炸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覺性與使命感。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