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鵬
【關鍵詞】 政治教學;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072—01
政治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進行政治教學時,作為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學科的特點選好教學方法,一定要把政治理論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政治、探究政治、領悟政治,進而用所學的政治知識指導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服務。
一、對生活化政治課堂的理解
所謂“生活化政治課堂”,就是把政治理論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讓政治理論學習回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和感知政治知識、獲取政治知識。當然,教師所創設的生活化情境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生活情境,更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人類要生存、要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社會生活對人們有著重要的影響。課堂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的社會生活和課堂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懂得如何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二、多措并舉構建生活化政治課堂
1.教學理念生活化,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是師生以及生生雙邊互動的過程,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構建過程中,教師要把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首先要在教學理念上有所轉變,教學理念的生活化是成功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自己正確定位,要認識到自己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從而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能夠放下身段多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能夠靜下心來傾聽學生的心聲,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從而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向教師進行傾訴,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之下,才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師生互信的基礎之上,生活化政治課堂教學工作才能夠得以順利開展。
2.教學資源生活化,讓學生融入到生活情境當中。政治是一門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課程,在進行政治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因素,并且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生的生活閱歷等情況了如指掌。只有做到對教材和學生的充分研究,才能夠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出有利于他們參與的生活化教學情境。首先,要注意教學資源的動態生成、生活化處理。在教學中,要“依生活”,而不能單純“依教材”。思想政治課所涉理論大都基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教學時更應注重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思索,將文本中的抽象文字生活化。在課堂上,教師所關注的焦點應集中在學生身上。而00后學生所接觸到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是良莠不齊。他們經常會用有限的生活經驗來感悟課本,雖然有時候會顯得幼稚,但這些卻是教師天然的的教學資源。如果教師忽略了這些動態教學資源,就會造成課堂與生活的割裂,學生也就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于生活中教,注重教學資源的動態生成,對動態教學資源進行生活化加工處理和運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更要主動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啟發、引導學生認知、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同時,要針對學生生活實際或社會熱點問題,結合教材內容,指導學生在課外開展專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進一步拓展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其次,要注重靜態教學資源選取的生活化處理。細心的老師不難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現象可以和教材內容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正確、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努力使教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為學生的自身發展提供幫助。教師在備課前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報刊等途徑收集與課程相關的資源,把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時政熱點,學生生活中的事引進課堂,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與生活的和諧統一,豐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品位。
3.教學方法生活化,讓學生回歸生活。方法的選擇對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教學時,教師只有選好方法才能夠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生活化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回歸生活,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進行知識的探究。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和課堂,融入到社會中進行實地考察,搜集資料等,從正在發生的生活實例中去感受政治知識,學會運用政治知識。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