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俊
【關鍵詞】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興趣;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078—01
中華經典古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最好的黃金時代,心靈最純潔的年齡階段,也是誦讀經典古詩文從而受到文化熏陶、智力發展與人格培養的最佳時期。在小學階段進行誦讀經典活動,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那么,在小學階段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愛上經典古詩文,首先要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如,可以告訴學生們經典詩詞的價值,它與現代文相比的優勢等等,還可以多組織各種經典古詩文表演、比賽活動。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
宋代學者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繼以深思,使其意若出自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對于經典古詩文來說,讀是領會其意思的最科學、有效的途徑。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范讀、自讀、對讀、賽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充滿個性化的誦讀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范讀可以讓學生認識經典古詩文中的正確字音,體會經典古詩文的音韻之美;自讀時可以倡導學生邊讀邊思考,也是個性化閱讀很重要的一個方法;齊讀比較適合晨讀時進行,容易營造經典誦讀的氛圍,從而提高誦讀的效果。經典古詩文中大多描寫了非常獨特的意境或者抒發了強烈的感情,學生在充分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配樂讀,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積極性。
三、營造經典誦讀的文化氛圍
良好的環境是無聲的教科書,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培養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營造人人熱愛讀書,善于讀書的氛圍,把“經典美文伴我行”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活動推向更廣闊的領域,更高的層次,筆者所在學校以“熱愛經典,書香滿園”為主題開展了學校特色建設活動。
1.學校圍繞“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把學生引向文化的長河,把學生送入經典的王國。學校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經驗,低年級學生以熟讀成誦為主,高年級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感悟、背誦。
2.確立以經典誦讀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體系。教師們選擇了一些特別優秀的文學經典,利用每周一次的校本課程時間帶領學生學習。利用“校園之聲”廣播將文學作品的朗誦傳輸到各個教室,結合語文、口語交際、寫字等課堂教學,反復聆聽、濡染、感悟,讓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受到鼓舞。
3.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同時,以活動拓展促發展,開展了經典體驗活動。設計開展一系列活動:推薦優秀書目的“讀后感”評比活動;經典故事課本劇比賽活動,讓學生們在笑聲中懂得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校園歌聲”合唱比賽活動等,讓學生們體驗傳統文化經典,踐行和傳承中華文明。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經典誦讀活動
學校每學期定時開展一些經典誦讀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誦讀經典的平臺,增強學生的信心和興趣,而且讓學生的誦讀能在活動中得到實踐運用,加深對經典詩文的理解和領悟。如,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的“千人誦讀經典”,場面壯觀,學生參與面廣,熱情高漲。各班級組織的“經典故事比賽”“整班誦讀比賽”“經典誦讀手抄報比賽”“經典誦讀講故事比賽”等,都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參與經典誦讀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所讀詩文的領會加深了一步,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家校攜手,共讀經典
“親子誦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閱讀方式,它不僅能提高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也是家長攜助監督檢查學習過程的重要手段。家長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一起誦讀經典,不僅聯絡了學生與家長間的感情,也讓學生把學習到的人生哲理和行為準則通過與家長的互動表現出來,從而理解到學習經典的重要意義并加以運用。
總之,小學階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效增強學生的語言積累,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及寫作能力,積淀文學底蘊,為他們以后學習文言文奠定知識和能力上的基礎。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