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芬 胡亮亮 嚴松
【摘要】通過在行業開展廣泛調研,全面分析助產士崗位職業素質,將職業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到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中,通過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來推進和加強學生的崗位職業素質和職業行為規范的培養,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
【關鍵詞】助產專業 實踐教學 職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26-02
1.引言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高等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對助產服務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助產士應具有更高的責任心、愛心和耐心,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然而,95后高職高專學生普遍人文素養較薄弱。怎樣培養讓社會滿意的、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助產專業人才,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課程組通過在行業開展廣泛調研,全面分析助產士崗位職業素質,將職業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到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中,通過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來推進和加強學生的崗位職業素質和職業行為規范的培養,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
2.實踐教學改革推進助產人才職業素質培養舉措
2.1行業廣泛調研,全面分析助產士崗位職業素質
為了真正意義上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助產人才,課程組開展了廣泛的行業調研,全面掌握助產士應具有的職業道德及專業精神,主要包括:熱愛助產事業,尊重愛護母嬰,富有愛心和同情心,醫德醫風良好,主動服務意識及責任心強,自我調控及減壓能力強,樂于奉獻、團結協作、持續學習和不斷進取精神強。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應將崗位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全面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素質目標的有機結合和共同升華。
2.2將職業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到學生日常教學教育中
教師在組織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經常教導學生,雖然大多數技能訓練對象是人體仿真模型,但學生必須時刻把模型當作真實的患者或孕產婦來對待,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注重職業素養,在點滴中不斷培養職業道德及專業精神。每次上課后前2分鐘,組織學生常規開展微笑熱身訓練——大家整齊一致,微笑著拍手一起喊“我熱愛、我奉獻、我成長、我開心!”口號。我們邀請助產行業專家開展知識講座,讓大家更多了解護患溝通技巧,通過一些反面案例警示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開展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如青年志愿者活動、義務獻血、社會實踐活動(孕產婦滿意度問卷調查)、護患溝通情景劇比賽等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
2.3改革實踐教學方法,注重職業素質培養
為了加強助產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課程組在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中開展了教學方法的改革,采取角色輪流扮演、小組合作教學等教學手段。角色輪流扮演法: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模擬臨床真實場景完成一次技能訓練,讓學生輪流扮演患者或孕產婦、家屬和助產士,助產士提供醫療服務,患者或孕產婦接受醫療服務。扮演患者或孕產婦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親身感受助產士的服務(包括醫德醫風、服務態度、人文關懷等職業素養),客觀評價服務質量,激發自身思考,怎樣才能提高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并在自己扮演助產士時加以改進。一輪操作結束后,同學們先自我評價,然后大家互相給予客觀評價,最后教師點評,讓大家充分認識到不足,并加以改進。
小組合作教學法: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技能訓練,把每項訓練當作小組要共同完成的一項任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定任務,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務,大家必須發揚積極主動、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精神。
2.4完善實踐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優化實踐教學考核與評價
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操作的規范性和正確性,忽略了學生的職業道德及專業精神的培養。課程組進一步完善了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并根據課程標準重新修訂了各實踐技能項目的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每項技能訓練的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中均增加了職業素質項目評分,充分體現出對職業素質的高要求。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單項技能考核及綜合技能考核時,依據評分標準,嚴格將實踐技能操作考核中職業素質表現作為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加實踐操作考核中職業素質表現在整體考核成績中的比重。學生們通過技能訓練及考核,實現提高職業素養和增強綜合能力。
3.結束語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樹人,充實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德育工作不能講空話,必須要圍繞、關注、服務學生,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月萍,代陽志.高職院校德育模式之實踐與反思[J].時代教育,2017,(11):12.
[2]劉翠英.高職院校德育模式的思考與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5):29-30.
作者簡介:
葉芬(1979-),女,漢族,碩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高職助產專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