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成友
【摘要】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同時,生物教師利用一些資源,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體驗,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生物素養能夠得以提高。因此,本文將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初中生物 實驗 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184-01
很長時間以來,初中生物的教學都是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不難發現,這種教學方式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簡單來說,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一部分學生也許能夠取得不錯的分數,但并沒有體會到生物的樂趣,只是把學習生物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則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理念。而且,教師利用現有的一些資源,在授課中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同時,通過情境教學中諸如實驗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生物素養全面提升。
1.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情境教學法,通常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根據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創設或是引入一個包含感情色彩的、含有具體形象的場景,使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有更直觀的體驗,也能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全面發展學生心理機能的教學方法。而這種教學方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起學生情感上的變化,同時,這種方法中很多情境都是對生活進行加工后而創設的,比如說課堂游戲、音樂、圖片、角色扮演、繪畫等,這些情境中都可以融入教學內容,從而使教學情境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2.1促進生物教學的發展
從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初中生物本身的學習規律來看,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手段需要更加靈活,而情境教學法則可以有效地達到這個目的,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也可以創新教學方法,使生物教學的方法更加豐富。而在生物課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使課堂氛圍被充分調動,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變得更加積極和主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2符合初中生生物教學的實際要求
在初中這個學習階段,學生都處于精力最為旺盛、思維最為活躍的年齡,所以以往那種沉悶的教學環境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初中生物教學,則可以將生物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能夠在生物課堂中充分活躍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境教學法使用策略
3.1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生活情境,是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因為生活當中很多現象和事物都包含了豐富的生物知識,所以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符合這一階段學生認知水平的生活情境,使生物教學與創設的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起來。
例如,在進行《了解生物圈》的課程導入時,我先通過一些生活中常常看到的一些現象和這一節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然后,我通過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說“為什么魚會在凌晨時浮出水面?”“為什么農民在播種時,隨意播撒種子,種子萌發時,莖總是向上生長?”這種生活中的現象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更能引起學生學習這一節內容的興趣。由此可見,在初中生物的授課中,創設生活情境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在達標訓練當中,最重要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初步運動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不能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成為“死知識”,而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獲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
例如,在進行《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一節的達標訓練時,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每個學生回家之后觀察自己家的生活習慣,看看哪些對生態環境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對于哪些有害的生活習慣,你準備怎么改正?可見,通過這樣一種方法,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了解決問題當中。
3.2創設實驗情境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所以,在具備客觀條件的前提下,實驗是學習初中生物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創設實驗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在創設實驗情境時,要著重增加探究實驗的內容。在創設實驗情境時,教師不需要對實驗的過程過多的干預,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當中感受生物實驗和學習生物的樂趣,同時,創設這種實驗情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第二,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驗意識,幫助學生充分做好實驗的預習和準備工作,明確實驗的目標。同時,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愛護實驗的儀器,節約實驗的材料,并且注意實驗中的安全性,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生物實驗的順利完成。
例如,在教學《觀察植物細胞》這一節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的實驗,主要的實驗內容為:首先讓學生將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等實驗器材準備好,在載玻片中滴一滴清水,然后用鑷子從洋蔥內表皮上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放入載玻片中,之后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覆蓋著薄膜上,要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然后在蓋玻片的一側邊緣滴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收,使染液浸潤到標本全部,之后筆者告訴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最后開始讓學生進行觀察。在整個過程中,筆者只是告訴了學生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對整個實驗的流程沒有進行過多干預,所以,學生在這樣的自主實驗中充分體會到了生物實驗的樂趣,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生物素養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4.使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使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目的合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在進行情境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簡單來說,就是不能濫用情境教學法,比如說遇到難度特別高的教學內容,學生不具備做好這類實驗時,就不能固執地創設實驗情境進行教學。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因此,情境教學法的使用,一定要以教學內容為主,只有將情境教學融入教學內容當中,才能使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其作用。
總之,初中生物當中的情境教學法,是為了使學生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使學生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在學習生物時可以自主學習、動手操作、活學活用,使學生真正提升生物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源.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8(11):26-27.
[2]王海龍.情境教學在初中生物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