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霞 胡霞 周廣竹
【摘要】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實施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物業管理專業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基于“五實工程”物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從建立“雙師雙能型”師資、建立校企合作單位、專業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全面開展實驗實踐課程四方面進行人才培養的創新和實踐。
【關鍵詞】五實工程 物業管理 校企合作 教育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2016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物業管理專業綜合實訓項目教學體系構建和實踐(2016
001M);2016年度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院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222-02
2015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指出,“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把轉型高校的辦學思路真正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1]。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業在教學、科研和生產等方面密切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2]。近年來,各大應用型高校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積極實踐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教學課程[2][3]。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物業管理專業2012年申報,2013年9月開始招生,該專業自成立以來,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聚神聚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等文件為指導思想,契合國家和地區產業發展,以及傳統物業行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專業人才需求,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學校“厚基礎、重應用、求個性”的人才培養要求,以“五實工程”(實驗、實訓、實踐、實習、實創)為指導,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實現“雙師雙能型”教師建設、實現企業在大學四年不間斷的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來,從大一的專業認知到大四的頂崗實習,以及寒暑假的崗位指導,培養職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最終讓學生與企業無縫對接。為達到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大學四年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單位,充分利用企業資源,企業全面的、四年不間斷的參與人才培養,具體開展情況見表1。
一、基于“五實工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為實現職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通過“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校企深度合作的培養模式、專業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方法來完成“五實工程”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1.“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1)通過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為專業建設帶頭人或擔任專兼職教師
企業教師四年不間斷參與人才培養任務,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修訂,到專業認知教育,到專業課程指導,到學生實踐、實訓、實習指導。物業管理專業建設期間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企業教師達到80余名。
(2)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參加各種行業協會和團體舉辦的知識講座、論壇、走訪交流學習等
物業管理教研室教師共8人,1人獲得了物業管理師資格證書,2人參與過企業掛職鍛煉,1人具有企業高管經歷,2人具有企業從業經歷,所有人等參與行業協會、團體舉辦的培訓、講座、論壇等、并向具有物業管理專業的高校、物業管理企業交流學習。
2.建立校企合作單位,建立學生實踐、實訓、實習、實創基地
物業管理專業建設期間共建立具有實質性合作的物業管理企業、行業單位共10個有余,具體合作情況為:企業教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開展專業教育講座、專業課程指導;專業課程認知實踐和綜合實訓、實習、實創;學生暑假實踐;為教師提供專業知識講座、行業論壇,教師走訪交流等。
3.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
物業管理專業教研室積極鼓勵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教學內容模塊化、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目前,在前期課程建設專業建設的積累下,物業管理專業課程涉及到的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共6項,重點課程2門,見表2 。
4.依托物業管理專業實驗室、課程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等開展實驗實踐課程
目前,物業管理專業93 %的專業課程設計中具有實驗實踐課時,除依托物業管理專業實驗室外,教師通過科學的課程設計、教育教學改革、校企合作開展實驗實踐課程。
二、基于“五實工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主要解決的教育教學問題
1.優化師資隊伍,解決教師強理論,弱實踐的問題
該培養模式充分利用企業教師、企業資源,解決學校教師強理論,弱實踐的問題。
2.縮短學校專業教育和行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差距
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學校教育和行業需求之間差距較大的問題,出現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學生找不到對口的工作的雙尷尬境地。為解決學生到崗后偏理論、弱實踐現狀,企業花費大量時間和經濟成本縮短學生的崗位適應期。鑒于此,在本成果實施期間,從最初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到學生的實訓實踐整個四年均有企業人士參加。學生也在企業進行實踐實戰,縮短了學校專業教育和行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差距,解決學生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薄弱的問題。
3.改變了教學內容方法陳舊單一、實踐環節薄弱的現狀
該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師資,不斷改進教學設計,教學方式多樣。本專業目前絕大部分專業課程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整個培養過程教學方式和手段多樣,并且專業實踐貫穿整個四年教學,改變了教學內容方法陳舊單一、實踐環節薄弱的教育教學現狀。
4.整個培養過程,實現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培養目標
通過教育教學改革,與企業深度合作,企業四年不間斷參與培養過程。注重實踐的培養模式,培養一批職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自學能力、溝通表達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總結反思寫作能力、抗壓能力、情緒處理能力等)的應用型人才。
三、基于“五實工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創新點
1.“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建設是該培養模式的創新之一。不僅聘請企業人士,學校教師還通過培訓、企業掛職鍛煉、參加行業協會、團體舉辦的講座、論壇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了解行業動態,服務學生,培養優秀的職業能力強、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2.與企業深度合作,企業從大一到大四不間斷參與學生培養
物業管理專業建設和學生培養實現了企業四年不間斷的參與,是學校少有的與企業深度合作培養學生的專業。
3.物業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專業課程多
物業管理專業課程中,涉及教育教學改革的課程共10門有余(物業管理概論、物業管理信息化系統、房屋建筑學、建筑制圖與識圖、管理心理學、物業管理設施設備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商業物業經營、物業管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物業管理綜合實訓課程等),是學校少有的專業課程大幅度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專業。
4.《物業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實現“雙指導+模塊化+實戰化”的教學模式
《物業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實現企業和學校教師雙指導、教學內容模塊化、學生前往企業實戰化的教學模式。是學校第一個綜合實訓改革試點課程,并在前期被學校立項為重大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和重點課程之轉型試點課程。
5.基于“五實工程”物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物業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實現課程的實驗、實踐、實訓、實習、實創。企業人士指導實驗課程、企業提供實踐、實訓、實習、實創場地。
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來,教師申報教改項目、公開發表教改論文,把成果推廣應用,得到學校及社會的認可,《物業管理專業綜合實訓》作為學校轉型試點課程,被推廣應用。教研室教師已立項的專業相關的教改項目6項、重點課程2門,教改論文數篇、參編教材1部。
參考文獻:
[1]陳星,張學敏.依附中超越:應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改革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7(1):46.
[2]劉崢.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探索,2017(3):41.
[3]劉君.“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6):172-175.
作者簡介:
余天霞(1985-),女,重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