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喜 趙銀麗
【摘要】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課題研究為導向的教學屬于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方法,教學中引入課題,引導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性主動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科研的思維和能力。筆者在動物學課程的教學中對課題導向型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和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題導向型教學 教學改革 動物學課程
【基金項目】大學教學中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應用(2017-JKGHYB-004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243-01
動物學是研究動物各個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由于動物類群的多樣性,所以學習內容甚是繁雜。如果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聽講,就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也會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 以課題研究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屬于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方法,教學中引入課題,引導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性主動學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科研的思維和能力[2]。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筆者在動物學課程的教學中對課題導向型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以課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教學
確定研究性教學的教學課題時,應該有一些具體要求。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打好科研基礎,課堂教學課題的設計和要求應盡量參照正規的研究課題的模式。課題反映的內容要體現章節的重點和難點[3]。課題確定之后,學生要對課題進行分析討論,通過解決課程中的一個個問題實現教學目標[4]。
以課題為導向的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入的分析,然后給學生提出一個研究性的課題。課下,學生根據課題,查閱文獻資料。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析討論。最后,教師對課題的完成情況、學生的分析討論情況,問題的結論等進行總結。以課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交流、分析等,在解決問題中獲取到新的知識。在以課題為導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的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的作用,學生成為教學任務的重要參與者與課題的完成者。在研究性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課題導向型教學在動物學課程中的探索和應用
1.課題的提出
本文以海綿動物為例進行闡述。在海綿動物門的章節中,海綿動物的胚胎發育是重點難點。以前在教學中都是直接給學生講解胚胎發育的過程,有的學生往往在講解過程中,沒有認真聽講或者沒有認真思考,導致重點問題并沒有真正的掌握。經過教學改革之后,將重點難點以研究課題的方式提出后,首先在學生的腦海中已經烙下了一道印跡。這一重點難點的課題的名稱為:海綿動物胚胎發育與進化地位的關系研究。在問題提出的時候,學生的興趣瞬間被點燃。提出研究課題后,為了在課上更好的解決問題,還須對學生課下的工作做認真的指導。首先,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根據關鍵詞和主題詞查閱文獻資料,收集有用的知識信息,用于課上的討論和總結。
2.課上討論分析和解決問題
針對課題“海綿動物胚胎發育與進化地位的關系研究”,指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學生在課下已經針對課題進行了文獻的檢索,認識到了海綿動物胚胎發育的特殊性。在課上討論過程中,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對這個課題充滿了興趣,討論的也很熱烈,對海綿動物胚胎發育的特殊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海綿動物屬于簡單的雙胚層的生物,胚胎發育形成囊胚后,動物極的小分裂球向囊胚腔內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分裂球中間形成一個開口,然后整個囊胚從開口處翻轉出來,于是成為小分裂球鞭毛向外的兩囊幼蟲。隨后兩囊幼蟲在水中游泳一段時間,接著具鞭毛的小分裂球內陷形成內層,而大分裂球留在外邊形成外層。這種與其他多細胞動物原腸胚的形成層次正好相反的特殊現象稱為胚層逆轉。而胚層逆轉決定了海綿動物不在發展為其他的多細胞動物,決定了海綿動物在進化地位中屬于側生動物。最后,教師根據每個組的討論分析情況,對每個組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至此,研究性課題從提出、討論到總結,得以順利的解決。
三、課題導向型教學方法的效果
筆者對動物學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設計了課題導向型教學方法的授課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和以前傳授式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還是以海綿動物的胚胎發育為例,以前教師直接對學生講解胚胎發育的過程,其中有部分認真聽講的學生,可以掌握這個知識點。而有些上課精力不夠集中的學生和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就沒有掌握這個重要的內容。這些可以從平時的提問和小測驗中得以證實。然而,課題導向型的教學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課題提出,讓學生感覺到新奇。然后通過指導學生查閱文獻,既提高了學生查閱文獻的學習技能,同時又引導學生主動的獲取和課題相關的知識背景。最后,通過課上的討論和分析,問題水到渠成的得以解決。所以,課題導向型教學對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占雄, 曾毓, 高明煜, 等. 電子信息技術專業電子系統設計與實踐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討. 課程教育研究,2017(31):250-251.
[2]黃獻海. 課題研究為導向的材料力學教學方法初探. 力學與實踐,2012(6):74-76.
[3]吳建興. 以問題為導向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 文教資料,2016(1):130-131.
[4]王麗潔.以問題為導向的建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 中國建筑教育,2016(13): 35-38.
作者簡介:
李國喜(1971-),男,漢族,河南南陽人,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