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英
摘 要:識字是小學語文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基礎部分,也是日后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然而,對于小學生而言,識字也是最為困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實,中華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漢字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充滿意趣,凝結了古人的智慧。筆者認為面對小學生識字難的問題,小學教師可以結合漢字的造字法“六書”,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識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識字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開始識字亦是如此。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識字是非常必要又極其困難的。識字是遣詞造句、閱讀寫作的基礎,但是,識字的過程往往又是非常枯燥無聊的,識字量大,形式單一,許多語文教師忽略了識字過程中的趣味性。事實上,漢字是充滿趣味的,漢字的產生、發(fā)展和演變也是有跡可循的。
一、“六書”的含義
優(yōu)美的漢字始源于甲骨文,智慧的古人將文字記錄在獸骨、龜殼上,因此,甲骨文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可鑒的識字方式。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提到了古人的六種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在這六種造字法中,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屬于造字法,對學生的識字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轉注和假借則屬于用字法。“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也就是說描繪物體的形狀輪廓,突出物體特征。“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指的是以象形字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加指事符號,指出“事”之所在。“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即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符號,合成一個新字。“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也就是說形聲字是一個意符表意義,一個聲符表字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造字法來啟發(fā)、幫助學生識字。
二、“象形”與識字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首先接觸到的就是象形字,例如日、月、山、水、目、門等。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甲骨文形象、直觀的特征,在課堂上,展示這些漢字的甲骨文,引導學生識字。一輪紅紅的太陽是“日”;“月”字恰似一抹云彩環(huán)繞在一彎月牙上;“水”字的每一個筆畫都可以想象成波紋;將“目”字橫放,正是眼眶里的明眸。當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甲骨文的掛圖時,學生很容易聯系日常生活,展開豐富的聯想,來猜測字意、識記字形。教師問學生,你們還認識類似的漢字嗎?這時候,學生調動自己的漢字庫,自豪地指出“山、田、鳥、雨、火”等字都可以聯想成一幅畫。由此,學生不但記住了漢字,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重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中華文字之美。
三、“指事”與識字
在六書中,“指事”的產能性較低,因此,在小學的識字階段,指事字并不多,但是,指事字并不容易識記。因此,掌握好指事字的特征,能給教學帶來諸多的幫助。例如,教師在教授“上”、“下”二字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點在橫的上面,就是“上”,反之,點在橫的下面便是“下”。再比如,當學生學習“本”的時候,教師問道“樹的底端是什么?”,學生答道“樹根,樹最重要的部分”,這時候,教師板書“木”字,再板書“本”字,然后向學生講解“本”字的本意,即“根本,基礎”。與象形字相比,指事字更為抽象,因此,給學生教授一些指事字,有助于學生抽象思維和聯想能力的發(fā)展。
四、“會意”與識字
會意字非常的有趣,教師很好地掌握會意的造字法后,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闡釋給學生,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漢字,還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識字興趣。比如,“家”字上邊的“宀”是屋子,下邊的“豕”是豬,古時候人們家中大都養(yǎng)豬,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 “明”字由“日”和“月”組成,日月同輝,表示明亮,“明”的另一個意思是經過了一天一夜,也就是明天。“好”字由“女”“子”組成,家有一對兒女,豈不好哉。“男”由“田”“力”組成,因為過去男人是主要的勞動力,在田間勞作,因此表示男人。“休”由“人”“木”組成,一個人靠著樹,表示休息。“尖”字由“小”和“大”構成,大物體上有個小物體,表示的就是“尖”。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不”“正”組成“歪”字;“小”的“土”就是“塵”;“兩”個“人”是“倆”字;“從”表示一個人跟著另一個走;“林”由兩個“木”字組成,表示樹林等等。
五、“形聲”與識字
在漢字的造字法中,“形聲”是產能性最高的一種,在如今使用的漢字中,85%都是形聲字。掌握了形聲字的特點后,學生可以通過形旁表意,聲旁表聲的這個特點來猜測生字的讀音和含義。例如,“清”字的形旁是“三點水”,表示與水有關,聲旁是“qīnɡ”,學生就能初步猜測到“清”的含義和讀音了。除此之外,學習形聲字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對比。比如“驅”、“嶇”、“軀”都讀qū,因為古代都是用馬拉車,所以“qū車”應該是與“馬”有關的“驅”;“崎qū”是形容山路不平的,必須選擇與“山”有關的“嶇”;“身qū”則與身體有關,只能用“軀”。掌握好形聲字的造字規(guī)律,對于辨別漢字幫助極大。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但是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如果只是通過反復抄寫的方式識記漢字,學生將會逐漸失去興趣,學習效率下降將漢字的產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融入到教學之中,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漢字。
參考文獻:
[1]高可蘭.淺談語支教學中的整體識字.學術研究,20011.
[2]劉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的策略.學術研究,20013.
[3]匡忠海.略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文理導航,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