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鵬
【摘 要】隨著我國的發展,在通信領域信息的豐富化、便利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農村中學住校生都加入了手機一族,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學,手機幾達普及程度。學生帶手機有利也有弊。如何對農村中學住校生的手機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熱切關注的話題,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農村中學住校生 手機 利弊 管理
本文從當前校園手機的普遍現象入手對農村中學住校生手機的有效管理進行分析:
一、農村中學住校生攜帶手機到校的利弊
要對學生攜帶的手機進行管理,應如何管理?我們必須對農村中學住校生帶手機到校的利弊作出客觀的比較。
1.農村中學住校生攜帶手機的作用和意義
第一,學生攜帶手機能方便與家庭的聯系。有一些學生學習不自覺,行蹤和行為難以掌握,有些家長便主動給孩子配了手機,定時或不定時地關注監控孩子的行蹤,方便了家長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效防止不必要事件的發生。特別是住校學生,使用手機大大便利了家長的接送,在當今復雜的社會背景下,發生意外事情也可以隨時聯系。
第二,便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擴大交際圈。現今的農村中學住校生學習任務和壓力日益沉重,不少學生深陷于課業負擔,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與同齡人通過手機進行跨空間的交流和對話,有助于壓力的釋放,排解一些不愿與家長老師溝通的苦惱,維護心理衛生,同時也能在狹窄的地理空間獲得較廣闊的交際空間。
第三,學生使用手機能加速信息吸納、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機作為網絡通訊的組成部分,也具備了網絡資源共享、拓展視野、信息傳輸便捷等特點,無疑能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社會、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加速社會化進程。
2.農村中學住校生攜帶手機的弊端
第一,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一些學生在午休、睡前、半夜甚至課堂上玩手機幾乎達到癡迷狀態,用它們聽MP3、看電影、玩游戲、甚至聊天,而學生在課堂上的隱蔽動作老師很難發現,難以有效制止,課堂的學習效果肯定每況愈下,而一旦考試季節來臨,用手機作弊現象的出現也就在所難免了。
第二,手機成為校園安全隱患。手機應屬貴重物品,學生攜帶手機很容易成為搶劫的對象,一些不法團伙就專把矛頭對準學生,甚至有學生因此而受傷;一些學生之間因打手機和發短信息不當,如超出了“正常”的范圍的整蠱、騷擾信息,有時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從而影響正常的同學關系,也引起了不少矛盾和糾紛;上體育課或參加活動時帶在身上不方便,不帶又容易丟失,住校生的手機在宿舍里也經常出現失竊,這些都給學校管理造成不小的問題,手機成為學校安全的隱患。
第三,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費習慣。農村中學住校生帶手機到學校很多是一種炫耀和裝飾,易于引發攀比心理,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造成較大的思想負擔和影響。
第四,泛濫的垃圾信息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每位手機用戶都毫不例外地經常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垃圾信息,可以說門類各異,應有盡有。農村中學住校生正處于生理發育期,好奇心強,在頻繁的誘惑下,很容易產生一種不健康的閱讀快感而沉溺其中,影響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對手機進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要進行有效管理,必須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合法,確保管理效果,為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對學生的手機管理必須注意以下策略:
1.為學生的必要通訊提供條件
在校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不少情況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動聯系,作為學校當然不能讓學生于上學時段完全與外界隔離。學校應創設條件在校園、宿舍區域安裝磁卡電話,教師辦公室的電話也應適度向學生開放,以滿足學生正常聯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帶手機帶來的通訊需要的壓力。
2.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首先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學校可在學年開始時即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和家長會,在貫徹學校規章的同時把學校禁帶手機的依據、認識和做法交由家長討論,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有可能再由家長委員會向全體家長發出倡議,要求不配手機給學生或協助學校進行監督管理,從而減輕學校在處理違規學生時的阻力。
3.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講貫徹
科學的制度化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把它列入常規管理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對違規帶入的手機的處理,要統一教師的思想認識,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結合新生入學訓練進行宣講和紀律教育班會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加強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清利弊,解決學生的思想癥結,明確學校禁帶手機的意義。
4.對違規學生的教育要注重方法與技巧
班主任、年級長、德育處主任在發現學生違規時要進行教育,這往往成為問題的焦點,在實踐中存在不少簡單粗暴的處理、極端激烈的訓斥,這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反而違背了學校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規管理也是一種教育手段,要講清道理,讓學生自覺遵守,而不是強迫學生執行” ,因此在教育時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說服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正確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維保證制度的堅決執行。
5.對違規手機的處理要注意程序公正
學生違規使用的手機的正確處理,關系到管理成敗,必須把握好尺度,要重視程序公正問題。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予以“暫代保管”,首先,應當向學生說明處理的事實依據和校規依據,聽取學生的申辯和異議;其次,要把SIM卡退還學生,因為SIM卡涉及學生的個人信息、通訊消費等,把SIM卡退還學生是對學生隱私權和財產權的一種尊重,同時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再次,要出具“暫代保管”的回執作為領回憑證,根據違規事實在回執中明確領回時間和領回人(家長或學生本人)。讓做法充分體現學校管理程序的正當性,尊重人的尊嚴,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有效地對手機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