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子 蔣水源
【摘 要】現如今的素質教育不僅要在智慧環境下進行對學生進行教學,還要在其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知識精華促進其成長。這就要求教師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利用智慧環境發掘“國學”精華來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高中語文 智慧環境 國學精華 教學實踐
智慧環境是指現在的信息化課堂,多媒體充分運用的教學環境;國學則是指我國古典文學及文化精華。現在社會對國學的文化越來越重視,因此作為教師就更應該在教學中利用現代設備充分發掘國學文化。下面我將對如何利用智慧環境發掘“國學”精華促進學生成長進行探究。
一、在智慧環境下激發學生對國學的積極性
學生一般都會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如在智慧環境下恰當地運用聲音、圖像和視頻媒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
對教師而言,文言文教學難度大,讓學生吃透不易,而對學生而言,文言文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在課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智慧環境。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這一篇文言文時,為了讓學生輕松理解文章大概,我便在課上給學生放了《燭之武退秦師》的動畫視頻并讓其概括文章內容,由于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直觀化,因此他們看的都格外認真。在回答問題時,學生都躍躍欲試,有位學生是這么歸納的:“鄭國的燭之武為了挽救國家危亡,用他自身的智慧和口才說服了秦穆公,瓦解了秦、晉聯盟,最終使晉軍孤立,知難而退,保障了國家的安全。”該學生用簡明扼要的語句歸納了本文的中心意思,我向其提出了表揚后,課堂隨即響起了掌聲。學生都有想被他人關注、表揚的心理,因此學生就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而利用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智慧環境不僅改變了傳統文言文教學中枯燥無味的現象,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輕松理解文章含義,減輕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負擔,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在智慧環境下增加學生對國學的閱讀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這是因為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
課本上的國學教材始終是有限的,為了充分挖掘國學精華,增加學生對國學的閱讀量,我特地在課上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閱讀其他國學經典作品。例如以孝為中心的《孝經》,我首先向學生說明了:“《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它以孝為中心,主張把‘孝貫穿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還根據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定了行‘孝的不同內容,大家想知道它的具體要求嗎?”通過簡單的闡述再加上問題的引導后,學生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對于《孝經·天子章》來說,我選用了《文帝親嘗湯藥》這一則故事,并在文字的基礎上插入了適當的圖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這則故事。之后,有的學生就說道:“文帝作為一代帝王,盡到了一個‘天子之孝,在母親生病期間他盡心服侍母親,母親喝的湯藥不是自己親口嘗過,就不進獻給她。”除此之外,學生還學習了《虞舜孝感動天》《陸績懷橘遺親》《朱壽昌棄官尋母》等多篇有關“孝”的故事。他們也都表示從中獲得了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可見,作為教師不應只關注教材中的知識,更應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應多讓學生閱讀一些國學經典,這樣不僅能使其在國學經典學習中增加閱讀量,還能真正促進其成長。
三、在智慧環境下加深學生對國學的理解力
國學大多包括古詩詞、文言文,它們不像白話文那樣通俗易懂,因此,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教學效率也不會得到很快地提升。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上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智慧的教學環境。
學生在初中時就學過杜甫的一些詩歌,對其詩風有一定了解,但對《秋興八首(其一)》這首詩歌本身所出現的意象、意境與情感把握起來會稍有困難,因此,我便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營造了智慧環境,旨在加強其品味詩歌意象,體會詩歌意境,從而使其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首先我先對學生進行了引導:“這里的秋興是借秋天之景抒發內心的情懷,從題目我們也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題材是寫景抒情詩,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杜甫在這首詩中抒發了他怎樣的情感。”接著我便在學生朗讀時配上相應的音樂,讓學生帶著悲傷的感情體會整首詩的基調。在學生們有了基本的感悟之后,我又讓其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每句都描繪了怎樣的意境以及這首詩的中心思想,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從而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隨后我又在多媒體上放出了每句詩歌對應的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這首詩的意境。顯然,他們也通過這種方式充分了解了每句的意義:首句寫詩人面對滿目蕭颯的秋景,頷聯承接首聯用秋色引發時局動蕩之情的感慨,頸聯又想到自己只能遙憶京華,尾聯則是對前三聯起到了一個呼應作用,概括了詩人羈留之苦,故園之思,家國之憂的感情。在學生體會到了詩人蘊含了如此復雜的情感后,我再次配樂讓學生進行誦讀。而這次學生們在誦讀中都融入了自己豐富的情感,可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對其加深古詩的理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現如今,國家對國學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因此作為教師,更應該利用先進的設備營造一個良好的智慧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對國學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對國學的閱讀量以及加深其對國學的理解,在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唐曉葵.論信息化時代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的發展趨勢[J]中華少年.2017.
[2]石子萬.信息技術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課外語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