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中
【摘 要】長期以來,中學美術欣賞課往往是老師以課本為主導,以圖片展示的方式將中外美術作品,包括繪畫,建筑,雕塑等美術作品介紹給學生欣賞,中間最多提幾個問題讓學生重視一下,主要以“填鴨式”為主。這樣的課,教學手段單一,有的甚至內容過時,程式化的教學過于枯燥乏味,課堂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后學生也沒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這就需要美術老師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新課標下中學美術欣賞課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學美術 欣賞課
要解決美術欣賞課面臨的現狀,美術老師首先要以新課標為依據,明確開設美術欣賞課的目的,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美術欣賞理念,是上好美術欣賞課的前提。
一、新課標下對欣賞課的要求
現在的美術欣賞課被劃分為“欣賞?評述”領域,是以對學習、理解美術作品為基礎,旨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既會欣賞而又能評述美術作品。我認為初中階段的美術“欣賞評述”課教材是按兩條線設計的:一是欣賞。即對“經典作品的剖析”,也可以稱之為“鑒賞示范”;二是評述。使學生理解美術作品,并自己建構評價觀點。
二、精選美術欣賞課的題材和內容
在欣賞的題材與內容上,我們應注意要選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貼近,易于學生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由此在教學中我總結三點。
1.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賞
古今中外的美術大師留下了很多傳世之作,他們的作品是很好的欣賞內容。例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這些作品是欣賞課的重頭戲。
2.范圖的欣賞
美術課本里有很多范圖,這些范圖主要是針對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備,它直觀明了,學生易于接受,對于提高學生的繪畫知識與技能至關重要。
3.同學的優秀作品欣賞
為了讓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我們要努力給他們創造成就感。平時,我們可以用學生的優秀習作當做欣賞的內容。這樣不僅會讓作品的作者產生成就感,也會激發其他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1.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多媒體漸漸走進了我們的日常教學。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多媒體手段可達到更強的感官效果。
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聲、光電等多種信號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手段增加了學生的感官認識,拉進了與欣賞物的距離,也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二,運用網絡資源,延伸拓展課堂。
網絡資源很好的給我們提供了欣賞的平臺,網絡改變著我們的教學模式,美術課也不例外,大量的圖片在網上都找的到。這既可以幫助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也可以以課堂為點,網絡為面,拓寬知識面。
2.情景創設,從中品味藝術魅力
第一,課堂欣賞教學與多媒體相結合。
利用多媒體,使欣賞課從一門“老師講,學生看、聽、理解的灌輸過程”,變成一門“集聲音、圖像、動畫、電影等融于一體的視覺理解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堂欣賞教學與組織參觀當地文化館、美術作品展覽等活動相結合。
使美術欣賞教學與課外和校外的美術教育活動相銜接,讓學生的視野不僅僅停留在課本里,讓他們自己去感受課外的文化情境,去挖掘作品的內在意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三,用比較法進行美術欣賞教學。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地對作品進行深入比較,就能從中得到全新的藝術體驗,從而獲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欣賞米洛斯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這幾幅名畫時,要從不同地區,不同時代對女性美的認識標準不同,畫家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去表現等方面給學生進行分析講解,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
第四,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
教育家呂淑湘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的自己學。”而事實大多往往是教師在課堂出示欣賞圖片后便一講到底,欣賞成了“講賞”,那么教師只起到了解說員的作用。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如果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將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氣,更不可能提高學生創造力和學習興趣。上課時,教師可先出示欣賞作品,但不要立即講解,留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可以相互交流和討論,再請他們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感受,勝于教師的講解。
四、欣賞與動手相結合
中學欣賞課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教會學生怎么去欣賞,它還要求學生們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如教學生中國古代人物畫欣賞時,不妨讓學生照著作品的風格、形象臨摹一下,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如上《搗練圖》一課時,在導入階段讓學生欣賞一下現代人物畫的造型特點及審美特征,接著進入課題了解唐代人物畫中的人物造型的主要特點,最后為了進一步對本課的了解讓學生結合唐代的人物造型特點臨摹一張仕女圖,通過比較與實踐體會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缺點,誘發學生探求美的興趣與愿望。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到了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鞏固了知識,還并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五、美術教師應提高自身藝術素養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長流水。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深厚的藝術知識素養,并將這種素養運用到鑒賞活動中去。以此同時,要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我們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總而言之,人類要想創造美,首先要學會欣賞美。那么,在新課標下,要做好美術教學工作的關鍵就是上好中學美術欣賞課。但學生的欣賞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除此之外,美術欣賞其實還是一種再創造,讓學生從欣賞作品中發掘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更好地激發了學生追求美、創造美的欲望,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與想象,這便是美術教學的核心。
參考文獻
[1]楊力,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
[2]劉黛琳,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教學參考用書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