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坦
【摘 要】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實驗課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提高物理課教學有效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加強對實驗細節的關注來提升實驗效果;改進實驗設計來對實驗教學進行拓展和延伸。通過有效實驗教學,讓學生在知其然和所以然中將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提升,更好地培養學生所具有的科學家們細心觀察、積極思考、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斷進取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開展策略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實驗教學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如果能夠保證實驗教學真正有實效,學生則能夠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對物理知識形成清晰的認知,個人的物理學習也會呈現出一定的創新性。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主要有演示實驗、分組實驗以及自主實驗等,每種實驗均有著不同的作用,教師要做到區別對待,確保實驗的效能得到真正展現。
一、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讓實驗教學更有性
物理實驗課堂上,教師不只要進行實驗展示,也要調動學生參與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通過物理實驗將實驗現象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進行物理理論知識論證,深入掌握物理理論概念與規律。而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只讓學生進行觀察而不動手實踐,將會降低實驗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中。
比如:在“雞蛋由于慣性落水的實驗”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首先學生疊放6只象棋,敲打最低端棋子實驗。在敲打后棋子飛出去,而上端仍然不倒的競賽。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重要作用?;蚴窃诖髿鈮簭妼嶒灂r,首先在塑料礦泉水瓶中加入溫水并搖動。隨后,將水倒出去快速擰上瓶蓋,等待自然冷卻就會看到水瓶變癟,說明大氣壓的存在。物理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這對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動性作用。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加上教師的有效引導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轉變,讓實驗教學更有性
探究性實驗開展時首先要提出問題,再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猜想和假設,從而進行實驗的設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論證,最后進行實驗評估以及交流。在物理實驗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實驗課題,并將這個課題進行情景創設,學生通過對教師的提出的課題進行分析,設計合理的實驗計劃,并跟進實驗的全過程,評估與交流的過程中,得出最后的可行性結論。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對所有能夠利用的資源進行創造性的加工和利用,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矛盾點進行分析,有效的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的思維培養以及實踐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例如,在進行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相關實驗時,教師可以對實驗進行改進,用鉛筆芯以及廢舊的鐵絲代替實驗當中所需要的合金線,將這個演示實驗進行轉變,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驗,在實驗當中不斷的進行自主探究。這種改進,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的獲取實驗材料,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更好的對實驗進行理解,提高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加深知識點的印象。利用自主探究實驗的形式代替傳統的演示實驗,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和生動的對實驗全過程有直觀的認識,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實驗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鍛煉自身能力,同時也對物理的學習提高了興趣。
三、適度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實驗教學更有性
多媒體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教育領域也受惠頗多。投影儀、電子白板、電腦等教學媒介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傳統課堂。現代教學多媒體豐富的APP及電腦網絡資源的應用極大程度的豐富了教師的各類教學要求。在物理教學中,筆者認為類似“暢言教師助手”之類的應用軟件就非常適合教師的實驗演示,它里邊的實驗演示既能做到逼真、全面、多角度展示,又能做到方便和安全。像教師在演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這一實驗時,打開教師助手,根據提示,教師可以在屏幕上把實驗過程一步一步的展示出來:鬧鐘在有空氣的玻璃罩里是什么聲音,鬧鐘在抽了部分空氣的玻璃罩中是什么樣的聲音,鬧鐘在抽完空氣的玻璃罩中又是什么聲音,這些步驟都可以一一展示,而且展示的效果很好,色、光、音、動作,要什么有什么。
四、在課后實驗拓展上創新,讓實驗教學更有性
新教材安排了很多的小制作、小實驗,如做土電話、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觀察水的沸騰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提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充分利用一些極其簡易的器材來進行課外實驗。例如學生可以在課間進行實踐:測量一下自己的平均走路速度是多大?如何通過影子來測出學校旗桿的高度?如何測出三層教學樓的高度?學生也可以利用家庭中熟悉的物品進行實踐:有些物品,換一個角度稍加改裝或運用就會發現它們表現出的現象或工作原理蘊含著大量的物理規律。例如,以空飲料瓶為例,經過簡單改裝就可以開展一系列物理實驗;一枝鉛筆,就可以開展力學、光學等各種實驗。這些課后實踐既能就地取材、化廢為寶,又能通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日積月累,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技能。通過自己提出實驗課題、設計實驗過程、觀察現象、分析數據、記錄實驗結果、總結實驗中的問題和結論,實現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都可以將它以課后實驗的形式搬上物理學習的“講臺”。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正視實驗的重要性,以實驗為契機,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通過實驗而更好地獲得物理知識的構建。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實驗的主體,主動猜想,主動探究,這樣的實驗教學才會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趙愛軍.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淺談[J]. 魅力中國,2017(42).
[2]毛國奇. 漫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J]. 軟件:電子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