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人為本觀念的深入人心,時代開始要求我們要將以人為本深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本文將主要從其含義、現狀以及可以創新的手段來探討以人為本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關鍵詞: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以人為本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義
所謂“以人為本”,即把人類的生存作為根本,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在我國,“以人為本”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的《管子》一書中,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也對其概念有所闡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可說明中國古代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以人民、百姓為基礎的。而現在,“以人為本”思想運用于各個領域的研究,將其延伸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方法中也是時代所要求的,即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是需要有一定地位的,“以人為本”即是“育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方案,培養其自我價值的重視感與較好的心理狀態,并在以人為本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指導下讓學生們成為德才兼備以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以人為本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現狀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局勢更加復雜,政治交流也愈加頻繁,在西方文化與我國文化不斷碰撞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環境也愈演愈烈。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現當代的大學生,時代呼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尊重個性發展,滿足個人需求。
一個事物的發展往往是由自變量與因變量的變化引起的,而作為自變量的大學生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在不斷吸收各路思想政治的。互聯網在如今依舊還是雙刃劍。現在,大學生不僅可以看到國內信息,國外信息也不在話下,“翻墻”更是成為了不少大學生獲取信息的常用手段。然而,如今絕大部分大學生的政治思想還不夠成熟,這樣毫無節制的接受外來思想,極容易被反華等不良勢力所利用,荼毒現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當然,互聯網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與參考的方法,這樣就能更好的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更多符合時代與社會要求的,與時俱進的大學生。
想要徹底改變以往的現狀,那最根本的方法便是從源頭做起。如今的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為的便是培育更多個性化的未來大學生,將來的人才。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即高考不分文理科。這樣做的根本目的便是,為同學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本著育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這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變法”,一定會培育出最有價值的大學生。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雖說教育改革是向著以人為本的趨勢在發展,但是絕大多數的教育理念中還是缺乏這種思想。我們仍舊慣用的是以說教為主的教育模式,學生們依舊是被動接受,無條件服從的。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并沒有被重視,“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師”,我們接受的仍舊是無差別的教育模式,并未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縱觀現在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課的模式可以看到,大多數高校開始使用了傳統的教室老師授課與互聯網網課相結合,但是這樣的評價標準與接受情況仍舊不太樂觀,我們還需要把實踐教學與心理輔導與之結合,讓傳統的教育模式與現代的觀念做到真正統一的結合。為每個大學生建立他們獨有的心理變化與思想認識路徑的檔案,注重個性差異和其長遠的變化,以便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被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且其理論基礎及體系框架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但是提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即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還有待改善。具體而言,其理論基礎與方法體系并未做到真正的結合,甚至還處于一種相分離的狀態,這樣就會導致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大學生之間的適用性比較差,降低了教育效果,不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以人為本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一)加強思想內容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也正是因為有著正確的方向,我們的物質生活也才能逐漸豐富。然而,隨之出現的是,部分大學生開始過上了紙醉金迷的生活,大學里存在一種享樂主義。隨著“螞蟻花唄”等功能的開通,讓不少同學選擇了超前消費,不理智消費。追根溯源,還是思想上出了問題,因此在加強以人為本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需要大學生認真學習馬列主義,為其多元思想的動蕩起到穩固和堅定的作用,讓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后走出其他不良思潮的誤區。
(二)創新教育方式
可能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較強的緣故,高校的大部分老師在授課時都是以灌輸為主,削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因此,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走上講臺,形成交互式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樣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大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容,提升其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興趣。再則,應該多對大學生實行人文關懷,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同時,還可以通過專家講座、小組討論、團體活動等方式,提升學生對心理教育的接受程度,發揮教育和引導的效果,形成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價值觀的正確性。
四、小結
將以人為本運用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滿足了大學生個人思想發展的需求,更是適應了新時期政治環境的變化。在我國,我們仍需要繼續貫徹落實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這樣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董世坤. 以人為本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J]. 教育現代化,2017(42).
[2]肖美良. 信息社會下大學生心理行為特征及教育對策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5).
[3]向宇婷,董婭.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人學化發展及取向[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張俊潔. 基于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