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松 張俊
【摘要】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國際戰略化的需求,國家要求高校實行教育轉型,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普遍存在“重應試、輕應用”的問題。在高校轉型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必須由通用英語教學向專業英語教學轉變,以落實國家提出的“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高校轉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曹仁松(1971- ),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大連醫科大學外語教研部,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張俊(1979-),男,漢族,山東曹縣人,博士,大連醫科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研究方向:法醫學。
【基金項目】本課題類別為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2017年度立項一般課題,課題名稱為“高校轉型背景下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JG17DB134)。
2014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了“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決定,同時,教育部提出要對國內高校實施改革轉型,由傳統的知識型人才培養向應用技術型以及職業教育型轉變。蔡基剛(2010)提出,21世紀社會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后大學英語時代的教學改革核心是從通用英語教學向專業英語教學轉移,著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工作能力。劉麗,劉梅華(2008)通過調查得出結論,學生在通過四、六級考試后,希望能繼續修讀不同類型的英語課,注重英語的實用性。柳友榮(2016)指出,轉型發展究其本質來說,是高等教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陳沛金(2015)分析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將大學英語教學與應用教育結合的可能性。周柳琴(2015)從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多元化建構,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整合和英語教學團隊的建設等方面探索了大學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2015年1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要求有條件、有意愿的試點高校率先探索應用型發展模式。本課題以教育學、英語教學、社會學以及教育部關于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等學校轉型的指導意見為理論基礎,通過實際調研等科學規范的研究過程,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英語教學改革展開研究。
一、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本研究采用觀察法,結合問卷調查,發現目前高校英語教學存在許多問題,用定性研究分析問題的本質,揭示出新形勢下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教學模式僵化。目前多數院校仍沿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側重課文的講解。同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了大學英語教學的“風向標”,應試教育影響了對學生語言實際運用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和中小學學生一樣只是為考試而學習語言,必然產生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用遞減的效應。一方面,僵化的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另一方面,高考后,由于疏于鞏固練習,學生對于語法句型等英語語言基礎知識逐漸淡忘,遣詞造句中出現的語言錯誤頗多,因此,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合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進入互聯網+時代后,新的網絡教學模式,如慕課(MOOCs)、微課以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都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挑戰,需要探尋一種既能保留原有教學優勢,又能與新背景對接,更好地發揮大學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的新的教學模式。
2.課程設置不合理。普通本科院校大多是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公共英語課程,從三年級開始開設專業英語課程。以大連醫科大學為例,普通五年制醫學專業在一、二年級開設公共英語課,每學期50多課時,四學期共200多課時的公共英語課。從三年級開始學習三個學期的醫學英語課程,每學期14課時,共42課時專業英語課。這種課程設置很不合理,專業英語課時太少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學生不能獲得足夠的專業英語知識,只能了解一些簡單的專業術語和基本會話,不具備用英語交流專業知識的能力。此外,專業英語課采用傳統的大班授課,學生更多的是學習專業英語閱讀,缺少專業英語的聽說和寫作學習,嚴重影響了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
3.專業英語教學的師資水平有待改善。“英語+專業”是符合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學的理想模式,目的是以英語作為了解專業知識的工具,強化英語在實際工作情景中的應用。然而,師資問題是專業英語教學的主要阻礙。許多大學英語教師缺乏對其他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和透徹理解, 難以勝任專業英語教學。而懂專業的老師, 英語基礎比較薄弱, 特別是聽說能力, 滿足不了雙語教學的需求。專業師資的缺乏, 嚴重影響了應用型英語教學改革的速度和效果。以大連醫科大學為例,80%的醫學英語師資沒有醫學專業背景,僅靠自己自學的醫學常識講授醫學英語,制約了醫學英語的授課廣度和深度,影響醫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因此,要實現 “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必須提高師資水平。
4.評價體系不科學。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多采用形成性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作用,但仍以應試為主要評價形式,以學生對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掌握情況為評價內容。而對專業英語的教學評價基本是筆試,無法反映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不能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和豐富的考核內容來評價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使評價體系適于大學英語向供給側需求改革的發展需要。
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應用性教學原則。在高校轉型背景下,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定位,以市場需求、職業化發展為導向, 將人才培養和職業需求結合,圍繞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課程設置、考核體系等。采用有效的方法將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實用性、多元化發展的課程體系。
2.改變教學模式,建立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改變教師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小班教學,利用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開展分組討論、情景模擬、命題演講、學生展示等多種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應用的情景和機會,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運用批改網寫作平臺、網上視聽說教學、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和多樣化教學形式,同時網上布置作業、查看進度、檢查學生在線學習的效果,并對其不足做出指導,使線上、線下的教學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形成“課堂教學+網絡+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實用性和差異性相結合的原則,調動不同語言基礎的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3.調整課程設置,滿足轉型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根據各個高校生源及辦學特色采用不同的課程設置模式,減少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的學習比重和學分,提高專業英語課程的比重,將職業需求與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緊密相聯,體現應用型的辦學特色,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根據學生通用英語的掌握情況,有條件的院校可以開設專業英語的聽說課程和寫作課程,培養學生跨學科的學術英語能力,使學生具備用英語查閱專業文獻、聽專業課及講座、做口頭陳述、交流以及撰寫文獻綜述、摘要等能力。大學英語教學要服務于人才發展的需要,服務于社會的需求,同時為需求而設立的課程也將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的自覺性,明確的學習目標將學生取得學習效果的最佳保障。
4.提高師資水平,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改革發展趨勢。對大學英語的課時數、授課模式進行改革, 將以英語語言知識教學為中心變為以英語語言知識為工具進行各專業學科內容教學,這一轉變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 也是敦促其進行學科轉變、促進自身發展和提升的一個好時機。專業英語教學需要大批具有“英語+專業”能力的合格教師,高校必須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使其通過系統學習,深入理解專業知識;大學英語教師也要積極利用自身和社會優勢資源, 擴充知識體系, 逐漸向雙語教師或者專業英語教師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應用型、社會型、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的人才。因此,推動師資發展,促進教師的學科轉型是市場的需求, 是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5.完善評價體系,服務于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的教學目標。任何一種教學改革的效果一定要依托完善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既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形成性評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高校在堅持形成性評價的同時,要針對通用英語和專業英語的不同教學目的和內容,分別提出各自對應的語言要求,增加對專業英語教學的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全面評價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各項教學效果。在正確的評價理念的指導下,結合轉型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科學有效地制定程序,選取與教學相關的評價主體,制定恰當的評價指標,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以保證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的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結語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全球化特征越來越明顯,而我們大多數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比較差,很難適應國際化進展的需要。我國高校英語教育必須做出重要轉型,才能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要由現在的側重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側重專業英語教學,以滿足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戰略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廖雷朝.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5):20-26.
[2]劉麗,劉梅華.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研究,2008,(6):68-73.
[3]柳友榮.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實現轉型發展[N].光明日報,2016-07-27:10.
[4]陳沛金.淺談高校轉型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海外英語,2015,(15):40-41.
[5]周柳琴.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6):41-44.
[6]劉芳,韓伏彬.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與應用型人才評價改革探究——以大學英語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6,(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