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榮 牛明艷
[摘要]高校是社會主義建設核心人才培養的根據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執政的重要保證。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新時代黨建的必然要求,對永葆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具有決定意義。
[關鍵詞]高校;基層黨組織;現狀;改進措施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高校黨的基層組織是指在高等學校設立的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委員會、支部委員會,包括經黨代會選舉產生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所以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的怎么樣,直接影響到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斗力的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這決定著高校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作用。要確保高等教育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服務國家,就必須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一、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現狀
黨中央和各級黨委一直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十分重視,多次召開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而且黨中央發布并修訂了《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教育部發布了《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各省也分別有相關指導性文件出臺,說明黨從思想上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有非常明確的認識。而現實的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在部分高校情況卻很不好。當前的總體情況是,高校黨員數量日益龐大,基本都建立了黨委和教工及學生黨總支,高校基層黨組織數量較多,并且有一套組織部門主導形成了學工部門及相關部門分工、相互協作的基層黨組織工作格局。同時建立健全了黨組織各種制度。如:支部和黨員考評制度、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制度等,黨建工作機制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些黨組織生活基本沒有,高校中由于教師教學科研工作量大,學生學習任務重,一些基層支部基本沒有或很少有組織生活,不開會,不學習,沒有“三會一課”,沒有民主生活會,沒有黨員匯報,尤其是教工支部,很多都是年終填個表,就算做了黨員評議,除此之外,黨員之間一年都沒見過幾次面。黨提倡反對形式主義,但并不是說可以將所有的形式的東西都完全取消,有時候形式也是必須的,是內容的必要保證。
2、有些黨員黨性逐漸退化,對黨的理論和相關知識很不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很多時候只是被動地去開會,交黨費,對黨內事務敷衍了事。更有部分黨員共產主義信念發生動搖,人生觀、價值觀出現錯誤,已經偏離了黨的宗旨。黨員黨性的退化是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最大敵人。黨性覺悟高的黨員,即使在組織生活缺失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堅持黨的宗旨、原則,自覺盡自己的力量維護黨的形象,推進黨的事業前進。而黨性退化或缺失的黨員,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有時可能還會起負面作用,并且危害較之普通群眾更甚。
3、一些支部書記形同虛設,最基層的支部書記應當是起到最小核心的作用,團結帶領本支部的黨員,宣傳黨的政策,維護黨的形象,聯系群眾,積極為黨的事業貢獻力量。而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書記基本都是由專任教師或學工老師兼任。他們本身就有繁忙的教學、科研或學生管理工作要做,大多數人沒有接受過黨務工作的培訓,本身對黨的規章制度、黨的建設等相關工作也不熟悉,所以就造成現實的情況是,一是沒時間做基層黨建工作,二是也沒有專業知識和能力支撐去做這部分工作。于是造成在支部黨員的印象中支部書記就只有一個職能——收黨費。
4、一些黨員沒有榮譽感,中國共產黨黨員,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一員,引領時代發展,應當有崇高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但現實是高校的師生黨員,很多人根本沒有這個意識,他們沒有榮譽感。高校中的教師和學生入黨有著不同的情況,除去一些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還有一些是功利性入黨,有一些則是“入不入無所謂,別人都入,我也入吧”,甚至還有一些是被動入黨,同學勸說、領導指定等等。這一部分人也是高校基層黨建的難題之一。
5、存在小圈子、小幫派,高校基層黨組織,雖然單個支部人數不多,但有時也會存在這種情況,雖然大家不在組織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經常見面,但私下里卻存在個人關系的親疏遠近,進而發展成支部內的小團體、小幫派。會在組織事務中,不自覺地產生影響,比如黨內選舉、評優等活動。
6、脫離群眾,黨的群眾路線要求黨員必須密切聯系群眾。高校基層黨支部,尤其是教工黨支部,現實中是嚴重脫離群眾的。這或許和高校比較特殊的工作特點有關,尤其是教師,主要是關心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與其他師生的交流就特別少。比如:一個學院甚至一個系的老師過了很多年了都還相互不熟悉,很多老師尤其是專業課老師,上完課就走人,和學生基本沒有什么課外交流。這樣不論是基礎黨組織還是黨員個人都逐漸變的越來越脫離群眾。
造成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首先,大部分高校教職工工作負擔太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黨建相關事務,并且黨員發展之初,教育不全面,把關不嚴,很多不合格黨員進入黨組織。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教學工作的聯系不密切,大多數高校對教職工的考核主要是論文、課題等和教師的職稱、津貼直接掛鉤;而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卻和這些基本沒有任何關系。其次是擴招造成的高校學生黨員絕對數量大增,基層黨組織建設無法適應這種變化;基層黨組織活動沒有能與時俱進,單調乏味。另外,改革開放,中西文化交流加劇,敵對勢力趁機對高校進行思想滲透,以及現實中存在的部分黨員干部貪污腐化,基層組織沒有能及時適應時代變革,作出相應調整,造成黨員困惑、顯得基層黨組織軟弱無力,無所作為。
二、改進措施
改變現狀,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建議采取如下改進措施:
1、高校黨政負責人要充分認識基層黨建的重要性,從政策、人員、財務、組織等各方面給予實際支持。認真貫徹黨中央、教育部關于高校基層黨建的指導性文件,配備足量合格人員、撥出建設專款,健全基層組織。使基層黨建機制科學和規范,切實做到有人管事、有人考核。
2、減輕高校教職工的工作量,尤其是兼職黨務工作的教職工,使他們有時間參加培訓、自主學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層黨建工作中,將黨建工作成績計入教職工年度考核。
3、對黨員、支部書記進行專業、系統的黨務培訓,使他們有知識、有能力、有時間、有精力去組織和參加支部活動,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員個體的榮譽感。
4、創新組織生活和基層黨建形式,建設實體的黨員活動室、資料室或其他形式的活動場所,同時結合網站、微信、微博等建立黨員網上家園。
5、根據支部黨員的數量、分布情況以及工作、生產、學習等實際需要劃分黨小組,具體組織、推動和指導每個黨員的日常活動,而不是放任在支部內形成無原則的小圈子、小幫派,切實做好黨小組工作是發動黨員密切聯系群眾,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的基礎。
總之,高校是社會主義建設核心人才培養的根據地,高校黨建工作事關全黨建設的成敗,事關黨的事業的延續和最終奮斗目標的達成。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是新時代黨建的必然要求,對永葆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具有決定意義。
[參考文獻]
[1]滕建勇,曹鵬,楊成龍.高校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現狀分析及對策——基于上海高校的調研[J].思想理論教育,2016(12):74-79.
[2]魏景剛,施俊香.對新時期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6(04):98-100.
[3]劉筱毅.新形勢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4(09):60-62.
[4]凌晨,李茜.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激勵機制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0):45-47.
[5]夏郁.新形勢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探析[J].黃山學院學報,2013,15(02):81-85.
[6]姜衛平.新時期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