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濤
摘 要:農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特點,風險主要包括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分析近年來我國大蔥的收益情況,研究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解決存在問題。
關鍵詞:農業保險;目標價格;保險機制;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017-2018(5)-0056-05
一、引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農業保險具有分散和化解農業風險與災害損失的功能,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呈快速擴張態勢。2003年,我國開始大力推廣農業保險,推進農業保險試點。2007年中央財政開始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當前,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價低傷農、價高傷民”的矛盾十分突出。為破解這個矛盾,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價格調控機制,農產品價格政策性保險工作被列為國家著力推進的重要工作之一,S省多市成為首批試點。本文通過層次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S省大蔥為例,對目標價格保險機制進行分析。
關于農業保險,祝婧然(2017)通過對美國城鎮化過程中農業保險體系、補貼政策及法律法規進行分析,提出構建適應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農業保險體系。江美芳、劉亮(2014)認為農業生產經常受臺風、干旱、暴雨等自然災害的侵襲,農業保險具有分散農業風險的作用,針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借鑒國外農業保險發展的先進經驗建議。朱俊生(2016)提出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規模化,促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能力等建議。馬平、潘煥學、秦濤(2017)提出我國單靠政府財政和社會捐助的風險管理模式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應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提出建立以保險為重要內容的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多層次林業巨災保險風險分散體系的初步構想。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分別從不同方面對農業保險進行了研究且普遍認為政府補貼可以調動農民投保的積極性,而農業保險的發展不僅受農戶需求影響也同時受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另外,農保基金的建立是解決好農業保險阻力的重要一步。
二、S省大蔥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大蔥價格及收益分析
當前,大蔥等蔬菜作為S省實施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重要產業,是其試點價格政策性保險的主要經濟作物,而近年來大蔥收益較低,每年的收益情況也懸殊波動非常大,對2012-2016年大蔥價格波動數據進行分析,見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2016全年大蔥價格波動非常大,在3-4月上升較快達到10元/公斤,之后開始下降到下半年價格已經降到接近1.5元/公斤。然后是2012年價格波動也比較大。2013年整年大蔥價格趨于平穩,在2元/公斤上下浮動。2014年大蔥價格呈現出上半年價格稍高于下半年,而2015年正好相反,上半年價格低,下半年價格則平穩上漲。
(二)大蔥收益波動的原因及對種植戶的影響
1.大蔥種植比較分散,產量不穩定。大蔥生產還主要以單獨的農戶種植為主,企業化生產種植很少,尚未達到規模化生產。農戶生產僅是憑借往年價格與收益情況來選擇種植面積,缺乏相關性經驗指導,進而直接導致大蔥供應不穩定。在價格高時出現供過于求進而使大蔥價格下降,下降又會使農戶減少種植以至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惡性循環。
2.出口減少,出口量低。S省種植大蔥以出口為主,而近年國家對出口農產品進行嚴格控制,出口手續繁瑣,在外商有意壓低價格時又由于大蔥儲藏期較低使出口難度增加,收益減少。
3.農業保險發展慢,有效保障不足。大蔥保險作為農業保險還處于初級階段,種植農民認識不足,認為發生自然災害的概率很低,農民投保積極性不高。2014年大蔥價格保險保費的補貼沒有支持性財政政策。在遇到自然災害時,種植農民收益無法得到保障。
因此,在生產規模化低、出口阻力加大、保險補貼不到位的情況下,大蔥種植戶的種植信心受到打擊,大蔥種植甚至沒有收益,這將使農戶大面積減少種植進而嚴重影響大蔥的收益。
二、S省大蔥收益因素:基于層次系統方法的分析
(一)層次系統對象選取
本文通過對以上影響我國大蔥收益的分析,認為大蔥收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大蔥收益(Y)受農戶生產積極性(C1)、大蔥種植及預防災害的技術水平(C2)和價格波動性(C3)這些因素影響明顯。其次,政府補貼(P1)、農業保險機制(P2)、機械設備(P3)、農戶教育培訓(P4)和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P5)又不同程度的對農戶生產積極性、大蔥種植及預防災害的技術水平和價格波動產生影響。因此,本文通過對以上影響大蔥收益因素進行層次分析,并假設農業保險對其影響最為顯著。
(二)層次系統的構建
本文對以上選取的層次系統對象,初步構建出層次分析結構圖,見圖2。在圖2的層次分析結構圖中可以看出,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提高生產及預防災害技術水平和穩定大蔥價格波動能夠提高大蔥的收益。而實行政府補貼、農業保險并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增加農戶生產教育培訓并提高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充分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同時,在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并實行農業保險、引入先進技術設備和加大教育培訓能夠提高生產及預防災害的技術水平。另外,穩定價格波動亦受政府補貼、農業保險及教育培訓、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
(三)分析方法
本文采取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的T. L. Satty教授提出的層次結構分析方法。此方法是將考核對象或問題視為一個系統,將問題分解成不同要素,并按照要素間相互關聯度,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系統。而層次單排序可以歸結為計算判斷矩陣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問題:
而RI指標分布見表1:
(四)層次分析
本文在進行層次分析之前,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采用1-9的標度反映了大多數人的判斷能力。因此本文對各個因素相互比較時,進行有定量的標度,而標度的含義如表2所示。其次,結合圖2,在大量問卷調查、分析影響大蔥收益(Y)的上述三個因素(C1、C2、C3)的相對重要性程度,可初步得出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在滿足層次矩陣一致性(CR=0.03<0.1)的基礎上大蔥價格波動性對大蔥收益影響程度最大,占比重為63.4%,其次是政府補貼,對大蔥收益的影響度達到26%,而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提高大蔥收益的作用占10.6%。再對五個因素(P1、P2、P3、P4、P5)對農戶生產積極性(C1)的相對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可得表4。
從表4可以看出,農業保險(P2)的實施對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起到重要作用,占比到49.1%,而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P5)對農戶生產積極性也有重要影響,占比達23.2%。分析比較大蔥種植及預防災害的技術水平(C2)和五個因素(P1、P2、P3、P4、P5)之間關聯度時,可得出表5。從表5可知,農業保險(P2)和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P5)對提高技術水平的重要性最大,分別占比為56.4%和25.3%,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占比11.8%)也會一定程度上提高技術水平,而政府補貼(P1)對其沒有影響。
從五個因素(P1、P2、P3、P4、P5)對穩定價格波動的影響如表6。從表6可以明顯看出農業保險(P)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同等程度的影響大蔥價格波動(占比達40.6%),而且政府補貼(P1)和對農戶進行教育培訓(P4)也同等程度地對大蔥價格波動產生影響,且影響程度達9.4%,而技術設備對其沒有影響。
在對表3、表4、表5和表6所得結果進行單獨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公式對其進行層次總排序,即如下公式:
而由公式(3)得出層次總排序結果,如表7所示:
從表7可知,農業保險通過影響大蔥價格波動性來間接對大蔥收益產生影響,且影響度最大。為證明這一結論是否滿足矩陣一致性,由表3、表4、表5和表6可計算出:
最后,通過公式6可知,表7所得結果滿足一致性,即CR=0.032<0.1通過檢驗。因此,本文認為價格波動性直接影響大蔥收益,而農業保險通過最大程度的影響價格波動性、生產積極性和技術水平來影響大蔥收益,且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大蔥種植收益也有重要影響。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影響大蔥收益的影響因素相對重要程度進行層次分析、排序認為,在一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有限條件下,農業保險價格機制對大蔥收益有重要影響且占比達44.5%。即對大蔥種植實施農業保險,由保險公司積極引進預防災害技術并與農戶共同抵御種植風險可以很大程度地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并穩定大蔥價格波動,從而提高農戶種植收益。建立大蔥目標價格保險機制,可保障蔥農生產成本,增強蔥農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因此,根據本文分析,為了促進大蔥價格保險試點有效發展,結合當前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得出以下政策性啟示。
(一)建立農業再保險機制化解農業巨災風險
由國家出資設立政策性的農業再保險公司,并且規定任何一種農業保險業務,必須向農業再保險公司或其他再保險公司進行分別保險,超賠部分由國家承擔。借助于現有的中國再保險公司,由其為商業保險公司承擔的農業保險提供再保險服務。對于再保險公司由于提供農業再保險服務出現的虧損,由國家財政負擔。通過與國際再保險業的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再保險渠道實現更大范圍的風險分散。在全球市場上分散巨災風險,這是健全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轉移分攤機制、化解農業巨災風險的重要體現。
(二)建立由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基金制度以對保險公司進行補貼
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基金制度,為災后重建提供資金來源。巨災保險基金是利用保險公司收取的巨災保費,運用再保險的形式匯集形成專項資金,由專業的再保險公司管理,通過再保險和巨災風險證券化等技術手段,將巨災風險分散,以提升應對農業發生巨災損失的能力。農業巨災風險基金制度是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擴展的依托,是保險制度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農業巨災發生時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和作用。因此,依據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可操作性的農業巨災風險基金制度非常有必要,巨災風險基金制度應以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多層次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體系。政府可利用強制性政策措施,保費補貼等將農民、商業保險公司和非盈利性組織等都納入該體系中。
(三)建立廣覆蓋、多層次的農業保險體系
農業保險具有極強的正外部性,屬于準公共產品,需要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公共財政應不斷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和范圍,提高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的效率,推動農業保險的發展,發揮對農業生產過程和農民的保障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多層次的、有效率的農業保險補貼制度,促進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落實財政對農業巨災保險的補貼責任,并對再保險公司承擔的農業再保險業務進行補貼。政府應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對農業風險巨災補償基金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江美芳,劉亮.發展我國農業保險的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4(12):106-108。
[2]馬劍鋒,佟金萍,秦騰.中國農業保險發展:市場推動還是政策激勵[J].金融發展研究,2017(2):42-47。
[3]馬平,潘煥學,秦濤.我國林業巨災保險風險分散體系的構建及政策保障[J].農村經濟,2017 (1):67-72。
[4]朱俊生.農業保險創新的國際經驗[J].中國金融,2016(4):59-61。
[5]祝婧然.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業保險體系構建探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7 (4):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