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娜 梁金輝
摘 要: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既以任務為導向,又具備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可以實現目標達成和共享雙贏的雙重功效,本文通過探討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為案例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任務驅動 小組合作學習 案例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有競爭型學習、個體型學習和合作型學習三種方式。[1]在互聯網+和分享經濟的背景下,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成為當下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傳統的案例教學過程中,既可以提升案例教學的目標效果,又可以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共贏共享。
一、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相關理論基礎
(一)任務驅動式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本質上應是通過“任務”來誘發、加強和維持學習者的成就動機的。[2]成就動機就是學生完成學習或任務的真正動力。在這一過程中,任務是作為學習的橋梁存在的,也就是說,學生完成任務的“驅動力”既不是教師也不是“任務”,而是學習者的成就動機。由此,任務的設立應是以學習者成就動機的形成為導向,即任務的設立應是一個由外向內的過程,是以成就動機的形成為目標的。
具體來說,任務驅動由認知驅動、自我提高驅動和附屬驅動構成。認知驅動主要是將認知內驅力視為學習的核心動力,其學習動機形成的過程以個體的認知需求為基礎,通過學生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多次成功使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逐漸形成并鞏固相對穩定的學習動機。自我提高驅動是將自我提高的內驅力作為學習的核心動力,這一學習動機的形成是以個體的自我提高需求為基礎的,是個體想要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或工作能力的需要。附屬驅動是由附屬內驅力為核心動力驅動的學習,這一學習動機的形成是緣于個體想要獲得他人(如家長,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把學習和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是一種外在動機。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西方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廣泛的研究和探討,試圖將群體動力學和社會學中的合作原理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他們認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可劃分為三種,即相互獨立方式、相互對抗方式和相互促進方式。這三種方式也可稱為個體型學習、競爭型學習和合作型學習。不同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心理過程和行為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具體地說,個體型學習因為學生個人目標與團體目標以及其他同伴的目標是分離的,因此其是否達到目標與其他同伴并無關系,每個學生只注重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和進步程度。
至于競爭型學習,由于學生的個人目標與同伴目標之間具有對抗性和排斥性,因此他人的成功反倒意味著自己的失敗,學生個人與同伴之間是一種“利己損人”的關系。
而對于合作型學習而言,由于小組成員間有一致的目標,因此團體成員間是相互依賴的,即只有所有團體成員都實現目標時,學生個人的目標才能實現。
二、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在案例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基于任務驅動式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本文將二者的優勢結合,充分以任務為導向使得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實現分享學習和合作學習,通過團隊目標的達成來促進個人學習目標的完成。我們認為,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以下方面實施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
(一)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
在給學生布置案例分析任務時,具體的任務就是對重點內容相關的案例進行剖析和歸納。傳統的案例教學中涉及此環節時,采取的是學生單兵作戰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雖然經過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對實踐應用環節缺乏了解,在對問題進行分析時缺乏整體概念,大部分學生對案例的理解停留在表層,缺乏深層次的思考,這導致案例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通過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團隊作戰,每個團隊由學生自發選出小組長,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特長領取任務,實現學生依靠組內其他成員的幫助,而非僅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獨立完成案例剖析和歸納任務。為避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出現搭便車現象,根據學生的表現對每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個體計分,同時對整個小組進行集體打分。在此基礎上,要求各小組對于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展示,結合小組間互評的方式確定每個小組的最后分數。這就要求小組中每個成員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獨立完成任務,為小組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組員角色互補,實現共享共贏
在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每個組員的個性品質不同,如有的組員善于捕捉信息,有的組員善于澄清事實,有的組員善于提出問題,有的組員善于剖析問題等,根據學生不同的角色特點,在布置任務時可進行合理分工,使不同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配到適合自己并能發揮特長的任務,每個學生都能扮演適當的角色。同時,在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課題研究中,學生之間還可以互換角色。這樣一來,既可保證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的明確分工,又可使小組成員的個人特長實現充分利用和優勢互補。小組合作學習的上述特征,可以有效克服傳統案例教學中只有目標缺乏合作的弊端,通過學生間的積極互動和交流,有效增強學生間的合作、分享和溝通,并以集體的成功帶動個體進步,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案例教學效果。
(三)頭腦風暴,發現深層問題
在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分享想法和觀點,通過頭腦風暴式的碰撞,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在傳統案例教學中,由于沒有小組任務導向,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大都停留在粗淺的個人想法上,缺乏分析、碰撞和交流,導致教學效果相當有限。任務驅動式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問題意識會非常強,小組間有比較明顯的競爭,為了獲得更好的競爭性結果,小組成員會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和互換見解,對于問題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總會出現各種視角,最后通過各小組的分享,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明顯增強,對相應知識的應用也更加靈活,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攀峰,張天寶.小組合作學習: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J].教育學術月刊,2008(09):13-16.
[2] 楊艷芹.淺談任務驅動教學[J].中小學管理,2006(S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