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社會的就業形勢為中職教育教學帶來了發展推力的同時,也為中職教育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為了使學生可以跟上社會的就業形勢,實現高就業率的目標,中職教育應當及時理清在教育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擺脫傳統教育模式所帶來的束縛,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策略,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整體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高素質、高技術的人才。
關鍵詞:新時期 中職教育 教學創新
引言: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中職教育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社會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搖籃,為社會輸出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但是現今我國的中職教育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教育教學方面和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其所培養的技術人才水平參差不齊。面對新形勢下社會的發展需求和中職教育的突出問題,中職院校應當進行教學改革,改進管理辦法。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改革,是擺在中職教育教學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突破傳統教學管理模式
中職教育的教育目標與傳統教育的教育目標有很大的不同。與傳統教育相比,中職教育旨在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職能型人才。由于當今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給社會提供更多適銷對路的職能型人才,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順利就業,中職將把學生的教育重點放在對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上,這與傳統的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中職院校轉變教育理念,依然沿用著傳統教育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這從一定形式上阻礙了中職學校的發展[1]。
現在的中職教育一般規定學生要在學校度過三年的學習期,學習期滿后才可以進行社會實踐。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呆板,不適合以實踐技術為主要教育方向的中職學校。根據中職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定位來看,中職學校在進行教學安排時,應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教育管理上,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和實際操作,調整學生的實習時間和就業時間,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學生畢業進入社會開始工作后,中職院校還要支持已經就業的畢業生在工作后回學校繼續學習,提升自身技術,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2]。
各個中職學校還應聯合起來,設置專門的就業平臺,在平臺上為條件符合的學生設置簡歷,供給各個用人單位進行人才選擇。這種方法在提高學校就業率的同時,還可以優化學校的管理質量,增加學生的就業選擇。
二、協調文化課與技能課之間的關系
由于中職學生的就業定位與傳統不同,在設置課程時應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著重培養專業技能的教學內容。在進行排課時,應以整合優化技能班課程為主,文化課程教育為輔,適當的減少文化課時間,增加技能教學課時,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在設置文化課程時,要注意其學科課程,除必須的幾科文化課程以外,其它學科要為專業技術課程服務,全面滿足學生對文化課程的需要,體現學生所學專業的專業特點,有效的協調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的互補關系。如旅游管理系在設置文化課程時,應當設置禮儀方面和語言類的文化課程,機械類專業則需要設置物理方面的文化課程……文化課程的設置要在滿足技能學習的需求,體現專業特點的同時,合理的協調與專業之間的關系[3]。
三、強化職業能力培養與管理
中職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但是,現今有很多院校在改革過程中,其教學思想發生偏差,忽略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認為中職教育只是學生就業前的崗前培訓,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還有一些院校過于看重升學率,將自己的教育管理模式轉變成普通中學的教育管理模式,減少了技術類課程的設置,增加了文化類課程的安排,降低了中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效率和管理的質量。
中職教育雖然更側重于技能教育,但并不等同社會上的職業培訓機構。中職教育在為社會培養大批技術性人才的同時,還要保證人才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高尚的思想品質和文化素養。因此,中職在進行職業教育時,在重視專業操作技能的同時還要嚴抓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既有技術又有文化的專業復合型人才[4]。
一般技術上的培訓,在工廠企業只需要幾個月,在中職院校卻需要數年,這是因為中職院校不僅要對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進行培訓,還要對學生的其它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因此職業院校輸出的專業人才不僅可以熟練的進行專業操作,還有豐富的文化基礎,更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操守,這些是單純在工廠企業進行培訓的專業人員所不具備的。為此,中職教育在進行教育時為了實現教育目標,需要對教學的軟、硬件進行更新換代,對教師團隊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環境進行改造優化。并且為了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校不僅要斥巨資建立屬于自己的實訓基地,還要與各個企業進行交流協調,為學生爭取在假期期間可以到企業進行短期實戰的機會,使學生對本專業未來的職業和就業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并提前開始適應,這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十分重要。
四、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了巨大的改變。現代社會需要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技術能力的人才,針對這一現狀,中職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為基礎,突破傳統教育的管理模式,創新出符合中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協調教學資源,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操作機會和去相關工廠企業進行實際操作的機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職能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郭常虹.新時期中職學生德育管理中的問題與創新機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10):1-2.
[2] 徐成.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計算機教學探索與研究[J].贏未來,2017(8):0167-0168.
[3] 羅紅艷.縣域中職現代化遠程教育下教學模式的探究[J].教育現代化-知網,2017(17):171-171.
[4] 宮克思.關于新時期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應對策略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6(12):170-171.
作者簡介:嚴鳳春(1980—),性別:男,名族 漢族,四川省邛崍市人,職稱:中學一級,學歷:大學本科,單位:邛崍市職業教育中心(班主任及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