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姿
【摘 要】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滲入到社會中的很多行業。當下的互聯網金融也是互聯網快速發展催生的金融體系,其本身就是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其中包含很多的網絡因素,也具備一定的風險。因此要能夠意識到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特點,并且針對其存在的相關風險進行探究,結合我國的金融機制來加以風險防范,便能更好地實現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內涵
互聯網金融主要借助傳統商業融資以及市場相關機制來進行網絡化的一種資金操作方式,當前其主要借助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諸多技術來進行線上的資金交易活動。相比于以往金融模式來說,互聯網金融具有交易快捷,透明度更高等特點。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支付寶、余額寶、京東金融等都是互聯網金融中較為發展迅速的企業,并且這些互聯網金融方式也的確得到了大眾的廣泛歡迎。隨著互聯網金融在建設中不斷完善,其能夠逐漸彌補傳統資金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以此來成為當前主流業務和交易方式。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
當前互聯網金融及相關業務開展時主要存有以下幾點風險。首先就是系統技術風險,因為信息技術自身就含有很大的風險,網絡自身又有著很強的開放性,并且在運作的過程中需要相應的軟件與程序來進行,因此在技術上就會產生很多的風險,比如受到黑客或者是病毒的攻擊。這樣整個互聯網絡就可能癱瘓,也會使得相關業務受到波及。在傳輸數據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密鑰和系統終端在防護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進而受到病毒攻擊。我們知道對于互聯網來說其面對的最大的威脅就是計算機病毒,如果在交易的過程中感染了計算機病毒,那么其中的安全性也無法得到保障。
其次,互聯網金融也會因為業務開展而存有相應業務風險。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基本上都是在虛擬環境下運作。而在交易的過程中,可能會對客戶的身份、信用以及信息做出隱蔽的處理。但是上述信息又是互聯網公司無法有效的甄別的,因此如果在賬戶授權上或者是在辦理業務中沒有有效的對用戶身份進行識別,那么也會使得資金以及業務存在相應的風險。并且當前互聯網金融正處于快速的推廣模式下,但是沒有對其中的體系予以完善,這也會使得在交易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業務風險。金融風險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活動中具有諸多不定性,當前金融風險的產生頻率也越來越高,首先因為當前經濟發展帶來的主體多元化使得社會上的每個行業都有著自己的決策機制,甚至連消費者都有自己的決定,因此也使得風險問題明顯化。
金融風險本身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社會現象,首先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金融風險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影響,金融風險會轉化成為經濟危機,并且導致和金融有關的機構出現運作問題,比如證券市場崩盤,貨幣貶值以及外匯資產出逃等等,這樣會使得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出現停滯的現象,首先從金融機構的倒閉到連鎖金融風險的產生,甚至會使得整個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出現停滯的現象,這也會使得整個社會出現動蕩,甚至出現局部的戰爭。而從微觀的角度來說,經濟風險帶來最大的傷害,就是對個體帶來的經濟損失,也影響到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同時也會增強經濟管理成本,并且會降低資金利用率,常見的現象就是投資者個人以及集體傾家蕩產,甚至整個企業或者金融機構出現破產。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現狀
互聯網金融自身主要是依托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而迅速崛起,當前電子商務處于快速建設的狀態,而金融作為電子商務的主要內容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國在相關方面的發展目前呈現出了良好的狀況,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下,使得當前在產業中也形成了良好的模式,比如移動支付模式。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帶動了第三方移動支付產業壯大。比如大眾常使用的支付寶,京東以及財付通支付方式等等。新興支付方式也確實方便了我們平常工作和生活。同時除了上述虛擬的支付運營商之外,一些手機廠商比如蘋果、華為、小米等也紛紛推出了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并且近些年我國在互聯網上的消費總量也呈現出增長趨勢。
四、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策略
(一)加強市場監管
想要對相關風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首先還是應該加強監管。我們知道互聯網產品本身就具備了互聯網諸多因素,雖然開放便捷,但正是因為其開放性也使得在相關的金融機制運作中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并且因為信息技術本身具有很強的互動性,所以也會使得傳統監管方式不能滿足當代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需求,因此當下應當及時做好與時俱進的工作,要能夠結合互聯網以及金融在融合過程中巨大需求,以此來不斷完善其中管理工作。相關部門應該根據當前狀況健全相關管理措施,為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基礎。還要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通過制度作為主要的約束條件來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予以防范。通過制度可以更好的保證金融交易處于安全的環境下,因此要加快對相關法律法規的擬定速度,針對當下金融相關法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完善。
(二)凈化互聯網金融環境
想要更好的防范互聯網金融存在的相關問題,還應該創設一個更加優質的網絡大環境。我們知道互聯網金融在發展中本身就是借助高風險高回報的方式來進行運作的,因此很多機構都是把資金投入到互聯網中,但是這種虛擬財產在投入以及取得利潤的過程中,難免會由于網絡具備很強開放性而產生一些未知因素。甚至有的商家會為了利益而去誘騙消費者,因此也會使得互聯網金融在運作的過程中沒有較為完善的法律作為保障。因此需要有效凈化當下網絡環境,否則就會使得宏觀上業務開展環境變差。我們要明確互聯網環境是保證互聯網金融能夠得到健康平穩發展的關鍵,也是保證其中各項業務以及交易能夠安全操作的前提。政府對于金融市場要能夠進行宏觀的調控,同時也應該進行微觀的引導以建立安全運行機制,并且對互聯網金融發展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預測和分析,針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予以防范。也應該使用先進的監測方式來降低金融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對于其中的審核等機制要予以完善。只有通過科學的監管手段,并且對互聯網金融中的軟硬件設備予以革新,借鑒國外一些優秀的操作經驗,以此才能夠使得互聯網金融環境得到凈化。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
當前互聯網金融于運作時會出現一系列問題,這和征信體系不夠健全也有很大聯系,因此要對征信體系進行完善,并且制定有效網絡金融信用制度,以此來為其日后發展奠定基礎。首先應該對于系統管理中的信用予以完善。這需要政府參與其中,針對公民征信系統一完善,要保證公民的隱私不受侵犯,同時也應該為當前的互聯網金融環境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這樣可以保證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相應的業務。其次,從全國的范圍內來看,應該完成省市之間的信息系統的對接。對于各個區域個人信息不對稱現狀要能夠及時完善。通過有效信息系統來確保互聯網金融數據更有效。通過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加強其中的管理與監督工作,減少一些違法現象的產生。通過對相關企業制定有效信息披露政策,這樣可以保證互聯網金融機制在運行過程中更加透明規范,并且也可以有效降低其中的風險,同時也應該針對當前市場上存有的大量信息數據進行收集。在確保其真實性之后對其進行處理,并且進行有效的監管,防止互聯網金融在運作的過程中產生一些數據偽造或者是數據篡改的現象,這可在當下互聯網金融在面對市場環境愈加復雜的狀況下實現快速的發展。
(四)培養互聯網金融技術儲備
當下要能夠針對互聯網金融等問題培養相關技術儲備。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程度不斷提升,尤其是隨著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能夠獨立自主完成在建設過程中相關需求。因此也需要響應在互聯網金融建設方面的創新精神,要擺脫對于國外在相關技術硬件以及軟件上的依賴,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中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技術儲備,因此需要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就互聯網機構來說,需要相關人員具備現代化信息素養以及金融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針對互聯網金融存在相關問題進行防范。針對當前在職人員等也應該進行培訓,需要注重互聯網思維的培養,同時也應該具備一定的營銷理念。我們要明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人才需要是更加專業的人才,其在技能上應該是復合高端型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對網絡上的一些風險等內容予以規避,進而不斷提升互聯網金融在發展中的安全性。對于專業人才的培訓要能夠置于更高的地位。通過對于優秀人才的引進來保障為金融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也應該加強對于先進技術的研究力度,通過在互聯網技術上對可能產生了一些風險予以規避。
(五)健全經濟政策
金融風險的防范策略還需要和當前的經濟政策相銜接,如果沒有穩定的經濟環境作為支持,那么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金融政策主要就是由金融監管當局調控金融活動指導方針,通過制定具體的措施來保證金融活動能夠處于正常的運轉狀態,其中中央政府或者金融監管當局都會對經濟政策予以相應的調整,通過有效的控制或者全局性的政策可以有效的對經濟發展中的一些風險予以規避。比如商業銀行會針對利率的浮動幅度來制定相應的政策,對企業的開戶要求基本賬戶制度,并且對證券交易制定、漲跌停板制度等等進行調控,以此對在經濟運作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一些風險予以防范。企業要能夠起到適時的調節作用,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來不斷調節自身,以此來更好的適應市場。比如通過調整法定準備金率來調節基準利率,而有效的保證市場的資金需求。
五、結束語
當下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因為自身的特性會出現很多的風險,而有效的構建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可以盡量規避相應風險的產生,而新時期下要能夠針對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的相關工作予以完善。通過明確重點防范區域,有效地針對金融風險制定配套的監督措施,要針對當前金融市場環境較為復雜的現象來制定監管措施,以此來減少互聯網金融風險以及其所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及發展趨勢研究[J].莊博丞,王智勇.時代金融.2014(14)
[2]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風險防范問題的思考[J].吳書博.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4)
[3]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淺析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變革浪潮[J].逄渤.國際商務財會.2013(10)
[4]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風險隱患應予以重視[J].何虹.華北金融.2013(08)
[5]企業知識管理制度探析及其風險防范[J].李福起,呂斌.煤炭經濟管理新論.2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