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博月
【摘 要】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四個偉大精神”,其中偉大創造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向前不竭的動力來源,偉大創造精神一直存在于人們的民族意識之中,是促使中國人民不斷奮斗的精神支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早日實現。
【關鍵詞】新時代;偉大創造精神;發揚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新時代下,我們必須繼續發揚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
一、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創造精神
偉大的創造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鮮明的民族精神。在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人民不斷發揮創造精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無論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創造方面,還是在思想制度文化的創造方面,中國人民都有著卓越的成就。在過去,生產工具不斷變化、耕作技術不斷進步同樣也促使生產力不斷的發展,由石器時代,主要是人們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包括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主要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鐵器時代,它以能夠冶鐵和制造鐵器為標志;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人們開始使用蒸汽機為動力機為標志,開啟了手工勞動被機器替代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主要以內燃機的使用為標志;隨著時代的進步,各方面的技術越來越先進,開啟了以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環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使得中國從封建落后的自然經濟轉變為先進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我們中國的四大發明,醫學和農學等方面通過我們先人的創造精神不斷影響著中國以及世界的文明進程,醫學著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古代先進的農業思想,主張精耕細作,“三才”理論,另外先進的農業工具“翻車”、“犁盤”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造精神讓一個文明古國生生不息、生機勃勃。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不斷被提出,“仁政”、“無為而治”、“法治”、“兼愛非攻”等;而近現代結合馬克思主義而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等理論成果,也不斷地創造和提高著中國人民的思想世界,讓一個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浴火重生迎來了偉大復興的曙光。在文化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藝作品數不勝數。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我們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而這些文藝作品正是我們保持文化自信的堅強后盾。豐富的文化底蘊更是我們中國人民不斷創造精彩的文化作品的基石。
二、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是中華民族不斷進取力量的源泉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斷發揚創造精神,從封建君主專制到民主共和制,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創造精神不斷地推動著時代的進步。1921年,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的新征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揮創造精神,軍民團結一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摸索出建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武裝奪取政權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實行土地改革,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并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2018年是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時期,始終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形成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中國共產黨堅持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獨創了“一國兩制”的治國理念。“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內容,同時也是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為不斷加強和促進我們黨的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完善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進入20世紀以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創造出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黨的十七大中,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以第一要義為發展,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始終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為基本要求,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同時也使得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2008年北京奧運的圓滿成功,讓世界各國人民見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弱國無外交,中國在世界上也更具有發言權。黨的十九大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的提出,中國共產黨面臨一些新的挑戰,我們始終相信新時代下中國人民會更加積極努力的發揮偉大的創造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新時代下的中國人民要不斷發揮創造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奮斗創造事業輝煌的時代。我們黨是中華民族的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忠實繼承者,更是偉大民族精神的發揚光大者。激發起偉大民族精神,全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承擔起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有五千多年文明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呼喚偉大創造精神。創造就是活力。偉大創造精神是國家活力之源。今天,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優化經濟結構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現階段要求我們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創新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僅僅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我們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的關鍵。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創新發展為戰略支撐,促進社會主義發展以創新為動力。黨領導中國人民發揚創造精神把中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努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發掘和培養優秀的戰略科技人才。創造改變中國,創造書寫歷史,真理智慧作引導,因果陰德善行,自利利人,造福自己、他人,及眾生一切世界。發揮創造精神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時也需要保持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發展歷史中創造并傳承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斷奮斗結合國情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國人民努力踐行和發揚創造精神始終離不開中國社會的發展實際和一系列思想理論體系的指導。中國人民一直以來不忘初心,堅定發展信念,努力建設和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不斷取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新時代中國人民發揚創造精神,在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等方面都不可或缺。我們始終相信我國堅持人民當家做主,中國共產黨始終以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原則,正確把握和處理與人民的關系,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中華文明中延續至今,造就了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敢于斗爭的中國共產黨也應運而生。在新時代繼續發揚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要不忘初心,以勤勞拼搏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