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彪

【摘 要】本文主要就是對稠油劃分標準、稠油特性,以及采油工藝包括HVO降粘解堵防膨技術、稠油層蒸汽吞吐熱力降粘和PS稠油防砂工藝技術進行分析實驗,通過探索與實驗進一步闡述這些工藝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效果及總結的研究經驗等。
【關鍵詞】稠油;采油工藝;應用效果
一、前言
采油的綜合技術特別復雜,不是單一的工藝就可以解決的,要采用配套的工藝才能在采油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稠油
(一)稠油劃分標準
稠油在國外稱為重質原油,其劃分標準與中國有所不同,見表1。
(二)稠油特性
重油含量較輕,石蠟含量較低,瀝青和膠質含量較高,隨著瀝青和膠體含量的增加,其密度和粘度也增大,并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
重油具有高硫含量,高氧含量和高金屬含量,特別是釩和鎳。
隨著溫度的升高,重油的粘度呈指數下降。在粘度-溫度曲線的拐點之前,溫度每上升10℃,粘度下降約一半。
三、稠油層的采油工藝
重油井的產量,除井筒提升技術之外,是儲層抗能和抗滲能力的關鍵。由于儲層原始能量一定,主要應通過降低重油流動阻力來解決。
(一)HVO降粘解堵防膨技術
HVO復合液由SL-II油分散劑,NW-3-7防膨劑和其他添加劑組成。將HVO復合液體擠壓到油層中,可以有效地去除堵塞物,抑制粘土的膨脹,增加油層的滲透性,降低重油的流動阻力。
1.化學解堵降粘
在混合液中的驅油劑進入地層之后,它與原油接觸,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形成水包油乳液,降低重油粘度,降低粘度達到97%以上;位移劑與巖石表面接觸,使巖石水分降低流動阻力并促進油流。
2.油層防膨
油層經驅油劑處理后,重油從巖石表面除去,防膨劑更易與巖石表面接觸,有效地抑制了粘土的膨脹,避免了由于蒸汽注入中的水引起的粘土膨脹引起的油層滲透性降低。降低蒸汽壓力可防止油藏的二次污染。
(二)稠油層蒸汽吞吐熱力降粘
將蒸汽注入厚油層中以加熱油層中的重油和巖石,使得巖石可以充當熱交換器以存儲注入的熱量。當重油流過該受熱區域時,熱粘度降低后流動阻力大大降低。
(三)PS稠油防砂工藝
對于疏松的砂層厚油層,需要防砂,也盡量避免增加重油流動阻力。傳統的防砂技術不能有效緩解油層堵塞,或防砂后注入壓力過高,甚至注入不能進入,或防砂后液體供應不足,產量低。特別是特厚超稠油注水井,細砂巖地層,常規防砂技術效率低下。
該技術適用于目標施工水平不超過3層的小井,有效厚度不超過20m的井,斜井,垂井,稀稠油井,冷采井,蒸汽浸泡井,粉末和細砂巖井。型砂,氣井防砂。適用于任何深度的松散砂巖防砂。對于井長過長的井,可以進行分層防砂。
四、稠油采油工藝技術應用效果
(一)高水平實施蒸汽吞吐開發
通過技術進步,蒸汽回收效率從方案設計的15%提高到目前的25%,其中中深油普通稠油的回收率已達到35%以上。儲備的利用程度相對較高。大型油藏儲量利用程度80%以上,中厚層間油藏達到65%?75%,中薄互層厚度達到60%?70%。注入量與注入量之比,油氣比和單位壓降相對較高。注入和注入的比率通常在1.2以上,單位壓降恢復一般在1.2%和5.0%之間。該階段的累計油氣比為0.56。
(二)中深層超稠油蒸汽輔助重力泄油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
油田深度550?850m的超稠油油藏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正在進行產業化。這是成功實施蒸汽輔助重力泄油的世界最深水庫。從室內物理模擬的結果看,回收率可達80%,現場試驗回收率預計為60%,比蒸汽吞吐量提高約30%。
(三)中深層稠油蒸汽驅獲得了較高的采收率
深度為1000m的齊40稠油油藏實現了蒸汽驅全面產業化。這是世界上最深的蒸汽驅油藏。從室內物理模擬研究結果來看,蒸汽吞吐后蒸汽驅采收率可達70%?80%。從礦井試驗結果來看,40試驗區現有采收率已達56.8%,預計蒸汽驅。最終的恢復可以達到60%以上。
五、認識和結論
重油開發的8項核心技術保證了油田稠油的穩產,顯著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稠油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綜合應用突破了開發和認定的局限性;二次開發的成功實施打破了原有井網原有調整模式,蒸汽吞吐規模,水平井和復雜構造井的應用突破了重油生產技術開發的下限,將分層油層分層開采轉變為分層開采,拓寬了提高采收率的空間,促進了持續發展重油開發技術。
在國外重油技術發展的基礎上,油田不僅形成了適合中深層稠油開發的一系列技術,而且在深層超稠油油藏開發中實現了技術集成創新。
六、結束語
通過稠油采油工藝的探索試驗及應用研究,進一步加深了對稠油采油工藝的認識,只有不斷的提升配套的采油工藝,才能更好的滿足采油現場作業。
【參考文獻】
[1]劉文章等譯.國際重質原油開采會議論文選集(上冊).石油工業出版社,2016.
[2]L.W.拉里著,何生厚等譯.化學和熱力采油工藝與原理.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