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銀
摘要:微語境環境下,人們對新聞編輯工作的認知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已經不適應于當前的微語境環境。為提升新聞編輯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新聞編輯人員必須結合新形勢,新聞編輯人員必須順應新潮流,不斷優化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斷突出和強調自身的編輯素養。
關鍵詞:微語境;新聞編輯;能力素養
新聞編輯人員是新聞產品產生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新聞信息的整合、把關到見諸報端,是一個細致而又繁復的環節。新聞編輯人員在工作實踐中,必須具有科學的素養,必須具備專業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編輯工作的整體質量。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應該迎合新時代的發展變化,緊密結合新環境的特征,不斷優化自身素養,不斷凸顯自身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新聞編輯工作。
一、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
在微語境環境下,新聞編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新聞編輯工作不僅關系著信息整合的質量,同時也關系著新聞內容的傳輸品質。在微語境環境下,新聞編輯人員應該精準把握角色定位,科學做好新聞編輯工作。
1.新聞信息的“整合人”
在微語境下,信息是紛繁復雜的,信息傳遞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提煉和整合最全面最準確的信息傳遞給廣大的受眾群體是新聞編輯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時,依托于信息技術而產生的微語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繁瑣性和廣泛性。新聞編輯人員在編輯過程中,還應該擺脫就事論事的弊端,有效提升新聞整合的全面性。特別是在一些關乎最新政策的內容整合中,新聞編輯人員必須緊密結合最新政策,新聞編輯人員必須結合事件本身,既要涵蓋事件的具體細節,又要凸顯新聞內容的政策高度,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新聞編輯的整體質量,也才能更好地實現新聞價值。在微語境下,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新聞編輯人員在新形勢下,需要遵循全面客觀的原則,站在新聞報道的高度,精準審視新聞內容的細節,科學做好新聞編輯工作。比如在長春生物問題疫苗的信息編輯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既要結合具體的案例,同時也應該緊密結合國家對生物疫苗的許可、標準、法規等政策性的內容,以便引導受眾全面審視新聞內容。在新聞編輯工作中,部分編輯人員為了單純追求點擊率或曝光度,在編輯過程中采用虛假放大標題等做法,這顯然難以提升新聞編輯的科學性。
2.新聞信息的“把關人”
在微語境下,信息是紛繁復雜的,有價值的信息,無價值的信息,真實的信息,虛假的信息等都存在于傳播環境中,新聞編輯在處理這些新聞信息時,必須做好科學的把關工作,有效提升信息的傳播價值,避免虛假信息混入新聞信息中,科學處理好輿論引導。如果把信息統一作為編輯人員的宏觀新聞信息控制的話,“把關”就是對新聞信息的具體控制。“把關”所體現的是媒體組織的立場和方針,個人也一般是從媒介組織的角度定位出發行使把關權。在微語境環境下,新聞編輯的把關難度有所提升,這一方面來源于比較豐富的信源,另一方面也來自于比較多元化的利益主體。因此,作為新聞編輯人員,應該積極優化自身的政治素養,提升自身的工作素養,牢固新聞取舍的標準和規定,科學處理不同內容的新聞信息。新聞編輯人員在發揮把關權限的過程中,其出發點也是不同的。在微語境環境下,新聞編輯人員的把關難度有所增加,在工作實踐中,他們既要做好政策方面的把關,避免不符合政策法規、有悖社會公德的新聞信息傳播出去,造成比較大的社會惡劣影響,同時也要做好新聞事實技術性差錯。比如在新聞編輯過程中,某編輯人員未經審核,將網絡中肆意傳播的超市門口丟小孩的事件直接套用在本地超市上,造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就在于新聞編輯人員沒有做好科學的把關,忽略了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二、微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的改革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媒介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媒介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聞編輯工作的難度,也提升了新聞編輯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既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同時也要做出相應的變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新聞編輯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1.從把關部分信息向把關海量信息轉變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工作范疇是相對狹隘的,同時他們的工作角色也是比較精準的。新聞編輯人員只需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標準和編輯原則來進行科學的工作,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新聞編輯的質量。在這種編輯環境下,他們的角色也是相對比較固定的,那就是信息把關者的角色。但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的范疇得到了有效的擴展,新聞編輯的內容也是海量的。作為編輯人員,必須順應角色的轉變,真正做好從把關部分信息向海量信息轉變。一方面,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的角色發生了悄然的轉變,他們已經不單純是新聞信息的把關者,而可能還是新聞報道的策劃者、設計者、管理者。比如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做好版面設計,選擇新穎獨到的視角或者標題來吸引受眾的關注。他們還需要做好每天推送內容的策劃與編輯工作。因此,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的角色更加多樣化。另一方面,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也是比較多樣化的。如一個傳統媒體的編輯人員,在新形勢下除負責傳統的版面編輯外,可能還需要涉及網絡內容的編排以及新媒體平臺的內容推送。此外,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的素材來源是比較廣泛的,但與此同時,也增加了新聞編輯的難度。作為新聞編輯人員在采納網友提供的信息前,必須做好科學的判斷與篩選,以便選擇真實有效的新聞內容。
2.轉變新聞編輯的受眾意識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編輯人員并不具備受眾意識,而是具備比較根深蒂固的傳者意識,也就是說他們忽略受眾的需求,他們編輯什么內容,就推送給受眾什么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傳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必須轉變這種傳統的傳者中心意識,積極突出受眾的主體地位。在微語境下,受眾無疑已經擁有更為豐富的信息傳遞渠道以及表達自身意見的多種途徑,比如當前較為流行的微信、微博等。受眾不再被動等待獲取信息,而是結合自身的需求和意愿來主動獲取和篩選信息。若新聞編輯人員編輯和推送的內容,無法迎合受眾的需求,勢必無法體現新聞傳播的價值。因此,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充分結合受眾的意見和訴求,結合他們的反饋,精準進行新聞編輯工作。
3.轉變新聞編輯的閱讀方式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編輯人員在進行內容編輯的過程中,往往過分遵循于相應的標準和體系,整個版面顯得比較呆滯,一板一眼毫無生氣。即便是在網絡新聞的編輯過程中,也追求所謂的“三段論”,一段文字插一幅圖片。這種閱讀方式,很難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引發受眾的反感和抵觸。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應該全面學習網絡平臺、新媒體平臺上先進的編輯經驗和方式,以受眾喜聞樂見的,以受眾愿意閱讀的編輯方式來進行科學編輯。一方面,新聞編輯人員可以適當采用網絡熱門詞匯,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另一方面,新聞編輯人員可以選擇微信、微博等新穎的編輯方式來處理內容編輯工作。
三、結論
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應該科學做好編輯工作,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新聞信息“把關人”的角色,有效提升新聞編輯的整體質量。同時,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人員還應該做好相應的轉變,注重角色轉變,注重受眾意識的轉變,注重閱讀方式的轉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