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干部療養院(510970)武雪松
附表1 兩組的視力情況及臨床指標(±s)

附表1 兩組的視力情況及臨床指標(±s)
組別 視力 黃斑厚度(μm) 血管瘤體積(μm2) 視野灰度值(%) 出血斑面積(mm2)聯合組 0.33±0.07 301.98±45.02 9.85±2.30 1.20±0.29 1.08±0.34單藥組 0.46±0.06 351.04±47.59 14.11±2.73 2.55±0.36 1.93±0.45 t 9.5634 5.0792 8.0938 19.8066 10.2215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附表2 兩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s)

附表2 兩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s)
組別 眼數 IGF-1(ng/ml) VEGF(pg/ml) hs-CRP(mg/L)聯合組 46 89.62±19.01 86.14±15.09 3.96±1.66單藥組 46 122.17±30.28 103.27±22.01 6.15±2.05 t-6.1748 4.3536 5.6309 P-0.0001 0.0001 0.0001
附表3 兩組的血糖指數(±s)

附表3 兩組的血糖指數(±s)
組別 眼數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聯合組 46 6.10±1.12 8.33±2.29 6.20±1.79單藥組 46 7.55±1.26 10.18±2.71 7.54±2.13 t-5.8336 3.5365 3.2665 P-0.0001 0.0006 0.0015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itis,DR)在眼科臨床中是眼底病變的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典型特征。當前是以傳統藥物保守治療為主。有研究表明,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治療早期DR,可取得可觀治療成效,且安全性較高、復發可能性較小[1]。鑒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討論臨床對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92眼)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應用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聯合治療的臨床現實意義。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92眼)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眼科學》(上中下)(第2版)(精)的診斷標準[2],并確診為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依照就診順序分為單藥組、聯合組。單藥組(n=36,46眼)中,有男性患者20例(26眼),女性患者16例(20眼);年齡區間31~78歲,平均年齡(52.97±4.17)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47±0.81)年;聯合組(n=36,46眼)中,有男性患者20例(26眼),女性患者16例(20眼);年齡區間31~78歲,平均年齡(52.97±4.17)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47±0.81)年。將兩組的一般資料通過統計學分析得出P>0.05,可作對比研究與分析。
1.2 治療方法 單藥組(n=36,46眼)應用羥苯磺酸鈣治療,即給予患者口服羥苯磺酸鈣(生產單位: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088)0.5g,1粒/次,每日3次,持續治療3個月;聯合組(n=36,46眼)應用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聯合治療,①復方血栓通膠囊:給予患者口服復方血栓通膠囊(生產單位: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60081)0.5g,1粒/次,每日3次,持續治療3個月;②羥苯磺酸鈣:其治療方法與單藥組患者一致。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①治療有效性,顯效:患者出血癥狀完全緩解,水腫病變消退,且視力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患者出血癥狀有明顯好轉跡象,水腫病變逐漸消失,視力有所提升;無效:與上述不符,甚至病情嚴重。②視力情況;采用視力表對患者視力值進行檢測。③臨床指標,包括黃斑厚度、血管瘤體積、視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積。④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采集4ml外周靜脈血,并放置無肝素鈉的采血管內,靜置大約20分鐘后,分離血清10分鐘(3500r/min),并將所取血清放于冰箱內(溫度為零下80℃)等待檢測。檢測對象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檢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采用所配套試劑盒。⑤血糖指數: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集3ml肘靜脈血,對血糖指標[(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進行檢測。⑥隨訪3個月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項目數據資料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s)記錄計量資料,t檢驗,(%)記錄數據率,x2檢驗,P<0.05可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有效性評價 聯合組的治療有效性91.30%(42/46)高于單藥組71.74%(33/46)(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性。
2.2 兩組的視力情況及臨床指標 聯合組的視力情況、臨床指標均優于單藥組(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性。詳見附表1。
2.3 兩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 聯合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單藥組(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性。詳見附表2。
2.4 兩組的血糖指數 聯合組的血糖指數均低于單藥組(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性。詳見附表3。
2.5 兩組的隨訪情況 經隨訪3個月,聯合組的復發率4.35%(2/46)低于單藥組26.09%(12/46)(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性。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可分為增殖期與非增殖期,若出現靜脈串珠樣改變、微動脈瘤、硬性滲出、點狀出血等臨床表現,則提示為非增殖期DR[3]。一旦未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隨著病情變化逐漸加重,可造成視力下降,甚至不可逆性失明,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當前臨床防治DR中常用藥物的治療方式。羥苯磺酸鈣屬于一種毛細血管保護劑,可促使血漿黏稠度下降,避免形成血栓[4]。同時,本品還可對微血管壁生理功能發揮有效調節作用,抑制透明質酸酶、組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從而降低其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環,最終達到治療目的,且未發現存在嚴重不良反應。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綜合治療方式不斷應運而生,臨床不斷加大對中藥治療DR的研究力度,提出合用復方血栓通膠囊,可取得滿意療效[5]。
在祖國醫學中,DR歸屬“消渴”范疇,多因肝腎虧損、氣陰兩虛所致體內生熱、血液運行不暢,最終導致經絡阻塞[6]。復方血栓通膠囊中含有黃芪、丹參、玄參、三七有效藥物成分。其中,黃芪可發揮活血益氣之功,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強免疫力;丹參可發揮抗氧化效果,改善代謝功能,促進血液運行暢通;玄參可促使血管擴張后達到緩解炎癥反應的作用;三七作為一種君藥,可預防引發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栓形成,促使血管通透性提升,改善眼底血液循環[7]。同時,黃酮苷、三七總皂苷均為三七主要成分,其同樣可發揮抗氧化作用,改善代謝功能障礙以及缺氧缺血狀態[8]。總之,復方血栓通膠囊與羥苯磺酸鈣合用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基礎上,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同時還可降低復發性,對于早期DR患者具有重大積極意義。IGF-1可促使血管基底膜溶解,分裂內皮細胞后產生纖維組織增生反應[9]。VEGF屬于同源二聚體糖蛋白的一種,其在DR患者表達明顯高于正常眼組織,常表現為視網膜血管出血、眼底出血等癥狀[10]。因此,在本研究中對VEGF、IGF-1指標水平進行檢測,若其水平越低則表明癥狀改善程度越高,可作為判斷DR病情嚴重程度的敏感指標[11]。
本研究表明,聯合組的治療有效性高于單藥組,提示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底水腫、出血等臨床癥狀,確保臨床治療成效;相比于單藥組,聯合組的視力情況、臨床指標、血糖指數均得到明顯改善,提示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可提升患者視力,改善血糖指標,控制病情發展;聯合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單藥組,提示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可減輕炎癥反應,進而減輕患者患病痛苦,治療依從性高;經隨訪3個月,聯合組的復發率低于單藥組,提示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可降低復發性,預后良好,這對于促進康復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對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應用復方血栓通膠囊+羥苯磺酸鈣聯合治療,療效肯定,可緩解炎癥的反應,促使視力恢復正常,改善血糖指標,并且經隨訪發現復發性較低,可見其近期療效及遠期療效均良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