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麗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較的優勢,對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色彩構成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利用色彩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同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綜合設計實用技能型的人才。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改革;創新思維;教學效果
一、教學現狀分析
“色彩構成”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在專業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我所從教的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在進入學校前都無繪畫基礎,繪畫水平低,專業意識薄弱,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對畫面的圖形繪制與填色上,也使學生深感課程枯燥、乏味,對學習失去耐心與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總是不自覺地讓自己成為教學的主體。
二、課堂中信息化的目標與方法
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因此要根據教學活動的開展設計信息化的教學資源。
(1)教學過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習,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是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和評價學生的學習。以“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等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2)強調針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診斷,同時學生在相互評價中進行學習的交流和完善,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心理機能的目的。
三、課堂中信息化教學的應用
1.運用繪圖軟件
運用繪圖軟件如Photoshop應用于色彩構成教學中,學生通過色彩表現,理解色彩搭配規律。利用繪圖軟件可使學生省去傳統色彩課程中大量繁重的調配、描畫等步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選色、配色上來:能更直觀、 準確地觀察到色彩配色效果,使學生輕松掌握色彩構成規律,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用多媒體資源
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理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明度對比這個知識點中,先讓學生通過Color Cube配色軟件進行明度配色,充分激發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在講解明度三大基調中通過Flash游戲對號入座,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根據系統自動判斷正誤,正確判斷明度三大基調在畫面中的呈現。
3.云平臺的運用
E-online云平臺很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信息化教學開展的平臺,在課前學生可通過云平臺下載學習資源進行課前預習,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內容。在課上,學生可下載相關學習資料和色彩構成作業,同時也能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統計,及時查看每位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分析,從而判斷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4.微課的使用
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微課是對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補充和拓展,非常適合學生自學,也是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學習的載體,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5.微信交流學習
微信應用到教學中大大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每次課前我們都會在微信群里發布課前預習的內容,各小組也可在群里相互探討學習。教師也會將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分享給學生,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后也可將作業拍照上傳至微信群進行評價。
四、信息化的教學效果
信息化教學的開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能力目標日漸突顯,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不再被忽視,學生合作學習的團隊意識更加強烈。這種探究性學習、資源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我們傳統課堂的突破也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五、信息化教學反思
信息化教學已逐漸成為一種教育發展的趨勢,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教師在開展信息化教學中的技術手段還有待提高,避免生搬硬套。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
參考文獻:
[1]姜 余.教育信息化環境下色彩構成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美術大觀,2006(3).
[2]龔志剛.中職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