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音
摘要:臨床實習是醫學生由在校基礎理論學習轉變為實踐操作的重要階段,基于心血管疾病易變性、突發性的特點,提高臨床實習帶教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當前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提高臨床實習帶教質量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實踐
分類號:R47-4;G642
心內科是臨床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很多病情危重,臨床實習帶教項目多、難度大、任務重、時間緊。如何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使學生行之有效地駕馭醫學理論,全面掌握臨床技能,是需要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老師需要探索和實踐的教育課題。
一、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臨床實習重要性的認識
這一問題包括實習生和帶教老師兩者的不重視。一方面,由于醫療環境的變化及就業壓力,部分實習生想繼續考研或忙于找工作,對于臨床實習投入的精力少,主觀上缺乏對實習的重視度。另外一方面,因心血管疾病種類繁多,臨床帶教老師工作繁重,可能出現重安排輕培訓的情況,帶教質量難以保證。
2.臨床技能和操作能力培訓力度不夠
部分臨床實習帶教老師帶教方法單一,無法實現對實習生臨床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養。究其原因如下:第一,基本臨床技能訓練不夠豐富,過度依靠醫療儀器的檢查結果,缺乏對基本體格檢查、物理診斷方法的培訓。第二,當前醫療糾紛時有發生,醫院、醫生和患者都存在過度自我保護的情況,學生的實踐機會減少。
3.醫院教學管理存在制度缺陷
部分醫院教學激勵機制尚不完善,過于注重對于醫師臨床工作量的完成情況的考核,忽視帶教老師對于教學工作的貢獻,造成部分臨床醫師重臨床、輕教學的思想,同時由于工作任務較為繁重,沒有足夠的精力兩者兼顧,只帶不教,敷衍了事等現象不利于臨床實習帶教質量的提升。
二、提高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質量策略
1.提高學生對于實習的重視度,強化老師的帶教意識
在帶教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一名優秀的心內科醫生需要掌握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技能,只有通過實習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加強學生對于實習的重要性認識。同時,醫院制定和完善帶教導師制度,促進教學激勵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提高帶教老師帶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帶教老師應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臨床業務能力,宣揚良好的醫德醫風,同時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和醫患關系處理等能力[1]。
2.遵循突出重點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為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臨床操作技能,教師應遵循突出重點的原則,以臨床實習帶教的大綱要求為依據,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重點對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診療指南和進展等。如果時間充裕再安排先天性心臟病、擴張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教學內容。教師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應事先做好備課工作,根據教學重點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3.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
帶教老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進行心電圖的教學中可以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在對涉及多學科的臨床疑難病例進行教學時可采用以團隊為基礎的TBL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教學查房中可選用案例教學法或循證醫學教學方法[2]。同時,情境教學法也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如在對冠心病進行教學時,可采用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要求學生分組扮演冠心病患者和醫生,模擬臨床問診工作情境,教師從旁指導。另外,可適當運用激勵教學法,組織評選規范查體、優秀病例書寫等活動,鼓勵學生創優爭先。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
4.嚴格規范臨床工作,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
在實習帶教中,教師應嚴格規范臨床工作,要求學生每日到病房查看分管的患者,常規血壓測量、聽診心臟、詢問病況,準備好患者的各種檢查結果,以向帶教老師詳述患者病情。根據患者的病情在教師的指導下下達醫囑。可要求學生積極參加科內進行的教授查房和各類復雜病例的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見解,豐富臨床經驗。同時,帶教老師應認真教會學生心電圖機、除顫儀等常用設備的操作方法。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將循證醫學理念貫徹其中,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讓學生積極參與患者從入院至出院的全部診療過程,提高對于醫學知識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紀曉玲.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改革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2017,33(1):192.
[2]李勇.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模式的創新[J].中國校醫,2016,3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