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宏博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它具有的獨特辯證性和邏輯性對學生形成發散和創新思維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無論環境如何掌握數學都成了很多領域的必備技能。但是目前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和預期相比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了抵觸情緒。因此初中應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教師應當針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有效課堂備課,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保證初中數學課堂能夠形成全面創新的氛圍。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課堂 備課策略
我很榮幸參加了這次“絲路之秋”當代名師大講堂——全國名師與陜甘晉三省優秀青年教師優質課教學觀摩研討會,聽了專家的報告和名師的課堂讓我受益匪淺,感覺自己不懂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所以我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好好消化,要不斷借鑒、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進步。今天我用《淺談初中數學有效課堂備課策略》作為我匯報的題目,就這次學習后的感受,談三點自己的體會:
一、數學究竟教什么?所學的數學知識是會遺忘的,而終生受益的卻是在學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 。數學的課程內容包括基礎知識,思想方法,能力素質三個方面,三者的關系:知識是載體,思想方法是核心,能力才是最終的教學目的。蘋果是有營養的,而營養是看不見的,教學要關注那些看不見的營養。教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學教學教給孩子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考問題的方法,即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例如《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中通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化歸思想;通過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教學要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
二、針對不同課型怎么教?數學課型只分三種:概念課、習題課和復習課。概念課以前的教學流程:一個定義,三點說明 ;一道例題,三個練習。新概念課教學流程:概念的引入,概括,明確,辨析,鞏固和應用。把概念的練習一定放在第二課時。習題課流程:預習+展示。預習即自主學習,預習的形式應該是自學與交流的結合。預習的目的是發現問題,生成質疑。無論預習什么內容,都有懂的與不懂的,把不懂的找出來,準備“對學”與“群學”。預習重過程輕結果,重體驗輕對錯,不求結論正確,只求認知沖突深刻、鮮活。 “會學”永遠比“學會”更重要。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最好手段,是走進高效課堂的“金鑰匙”。第一,展示要依據學情,都會的不展示、都不會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現歧義的或者核心的知識問題才拿出來做展示,但生成空間較小的,比如定理、定義一般不做展示。第二,展示的方式也要多元化,比如搶答式、書面展示、板書展示等。展示的目的是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和向其他人講授。復習課應重視知識結構的建立和思想方的歸納。
三、如何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設計要突出一個主題,突出一個主線,側重引入環節的教學設計,側重講練環節的教學設計。主題是重點,主線有明線和暗線,明線是知識,暗線是方法。情境引入的目的是學生以后遇到該怎么做。數學無論哪種課型都少不了講和練。 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處。只有在老師講解之前學生已經深入地鉆研了問題,他才能有“資本”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他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練在講之前”:教學的本質是一種交往。練在講之前,在老師講的過程中,學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的想法進行了對比、評價。 “練在講之前” 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科求知的無窮樂趣。我們要用學科的內在魅力去打動學生。學生學習數學最興奮的時候就是他們通過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時候!
2、“講在關鍵處”:一是以學生的學定老師的教,讓學生得到真正的啟發,而不是以教代學;二是確保能夠騰出時間、空間讓學生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之中,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兩天的培訓,使我感受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名師的課堂設計,名師的語言藝術,名師的數學素養和功底,到處展現名師的魅力,他們帶給我們教學新理念,新方向,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思考。課改之路很漫長,我們正處在課改的邊緣徘徊,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新問題,新思考,放膽課改的步伐,以新的姿態去面對以后的課改之路,只要我們用心去付出,相信我們也會像這些名師一樣收獲著教育的幸福和快樂。
【參考文獻】
【1】楊世明. 淺談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效策略[C]// 教育探索與實踐學術論文集.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