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律
【摘要】:鄔橋有明代古牡丹,其所積淀的歷史底蘊和人文精神是深厚的。古牡丹是她歷經滄桑留給后人的歷史,也是她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坐標。因此,我們把她作為鄔橋學校精神的豐碑,以濃郁的鄔橋牡丹之鄉的文化特點,來提升學生情感體驗,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養成正直、善良、誠實、有愛心、自強不息等品格,從而促進農村學生有個性、有特長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牡丹文化 牡丹精神 教育課程 農村學校 情感體驗
引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這就告訴我們校本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就在學生身邊、就在社區。
一、融合地域文化,優化特色課程
(一)深挖牡丹精神內涵,總領學校文化建設
鄔橋學校借助當地古牡丹悠久的文化背景,就開展了一系列牡丹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牡丹國畫學習為主陣地,逐漸向中國畫、書法藝術、工藝編織等領域拓展,全面加強以牡丹文化為主體,融合傳統文化精華的鄔橋學校文化教育系列活動。
(二)凸顯學校辦學特色,構建牡丹系列課程
關于校本課程,從課程內容看,它著眼于滿足學生不同方向、不同層次發展的需要;從課程關系看,校本課程是基礎型課程的延伸與補充,是研究型課程的準備;從教師行為來看,它使教師從單一的課程執行者轉變為課程開發者與建設者,有利于教師知識的重構和文化的積淀;從學校發展來看,培養了師資隊伍,推進了課程建設,使多姿多彩校本課程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亮點,豐富和發展學校的辦學特色。
二、牡丹課程進課堂,實踐體驗促成長
(一)加強兩類課程建設,培養學生興趣促成長
學校以《全面課程有效課堂快樂成長》為引領,加強探究型、拓展型課程和“快樂星期五”課程研究與實施建設,發揮教師特色資源的優勢,積極積極推行牡丹文化系列課程,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奠定了基礎。
(二)加強活動育人研究,培育學生習慣促成長
學校發揮德育課程和學科育德作用,以市級條線課題《優化牡丹文化課程提升農村學校學生情感體驗的實踐》的推進為抓手,構建全員育人的良好環境;學校德育處推出“七彩牡丹班級”評選和“牡丹雛鷹爭章”,營造學?!澳档の幕碧厣放祈椖康奈幕諊?;針對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不同的活動體驗,過程中注重心理疏導,采用針對性的教育方式。
(三)加強特色課程建設,培育學生特長促成長
學校積極落實各類學生活動,保證學生活動體驗的時間。同時,發揮學校特色項目跳踢拍、舞龍項目等項目的優勢,重視學生興趣與特長的培養與體驗。在2016年11月區活動節陽光伙伴集體跑比賽,中小學組分別均獲一等獎;2017年5月,學校舞龍項目被評為“區奉賢區第三屆學生活動節“特色學生社團”;2017年5月,學校獲奉賢區第三屆學生活動節“優秀組織獎”。
三、研究校本課程教研模式,形成提升情感體驗的策略
(一)對牡丹文化課程地位及其特點的正確認識,是引導學生情感體驗的基本前提
作為農村地區鄔橋學校牡丹校本課程的開發,它承載了更深厚的意蘊。牡丹系列課程開發,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需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的培養,開發適合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需求的牡丹文化課程。通過課程開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養成正牡丹般的氣質與品格,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健康發展。
(二)找準學生與課程之間的情感共鳴點,是促進學生情感體驗的突破口
要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就要注意找準學生與課程之間的情感共鳴點。為此,教師要準確適合自己特長的課程,在與課程的對話中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幫助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現,是促成學生情感體驗的重要路徑
用牡丹文化課程促成學生的情感體驗,除了選取適當的素材,還應遵循呈現形式多樣化的原則。實踐證明,多元的形式能夠起到不同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需要,交替呈現文字、視頻、照片、圖表等,以引導學生“知牡丹、寫牡丹、畫牡丹、唱牡丹、頌牡丹、舞牡丹、繡牡丹、種牡丹、刻牡丹”,在誦、唱、舞、畫、繡等體驗中學習牡丹精神,養成優良品質,促成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正是牡丹花開時,成效之我見
(一)優化牡丹文化課程,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
遵循“健康、有益、簡易、趣味”八字原則,把牡丹文化課程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對生活的概念越完整、越真實,他們的適應力就越強。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引入”愉快的體驗、探索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如:牡丹文化課程中的“種牡丹”、“繡牡丹”等課程能讓學生真切地體驗生活,在內心深處播下熱愛勞動、思考的種子。
(二)優化牡丹文化課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學習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誦、唱、舞、畫、繡等體驗中學習牡丹精神,寬容對待,妥善思考、及時鼓勵、及時表揚,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體驗中學生學會理解、包容、尊重。
(三)優化牡丹文化課程,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
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親身感受到牡丹文化課程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肯定的愉悅,進步的舒暢。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就會自覺、主動,就會真正地開動腦筋,開展探究。
五、結語
綜上所述,牡丹是一種具有極強的文化價值的名貴植物,在農村開展將牡丹文化課程可以有效提升農村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情感體驗,本文以鄔橋學校為例探討了優化牡丹文化課程提升農村學校學生情感體驗相關建議。啟發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以更好地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范祿林,薩日娜.中國牡丹地域文化研究[J].內蒙古林業科技,2012,38(3):59-62.
【2】丁蘊,葉昉冘.《法華牡丹》有魅力[J].成才與就業,2014(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