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作為一種仰賴音樂化語言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實際表演過程中若是缺乏情感引導,也就無法打動觀眾,充分表現出作品實質內涵。因此,需要重視聲樂情感和審美能力培養。在本文中,也結合聲樂情感表達和審美能力所發揮的作用,提出幾點具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也希望能夠提升聲樂教學效果。
【關鍵詞】:聲樂教學 情感 審美能力 培養 策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經歷,聽演唱的時候盡管演唱者表現非常好,但是仍然感覺到鼓噪乏味,無法引起心理共鳴。而一些非專業的演唱者在進行表演時,卻能夠輕易的打動人心。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解決好演唱時的情感問題,導致無法體現出歌唱的魅力和感染力。這一問題也引發聲樂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進一步探索情感與音樂審美培養新方式。
一、聲樂審美能力在聲樂情感表達中所發揮的重要性作用
(一)連通演唱者與自身聲樂情感的橋梁
萬斯洛夫曾經這樣說過:“承認情感在音樂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就意味著承認了音樂在現實中表現的多樣性,其重點體現在對情感的表現”。然而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較,聲樂藝術不能夠以直觀的視覺印象展現在觀賞者面前,同時也沒有任何邏輯遵循。聲樂情感表達只能夠通過心靈進行感受和傳遞,若是演唱者不具有一定聲樂審美能力,也就無法領會到蘊含在作品中的深刻情感,在進行二次創作時也無法展現出作品的魅力,實現情感的升華。
(二)聲樂審美能力的提高可以引起聲樂情感掌控力發生質變
在《樂記》中記載了“聲樂來源于人內心的情感,并且由情而發聲”,從中也可以窺見,聲樂是憑借人的嗓音,并通過音樂花的語言對自身內心情感加以表達。也表明提升聲樂情感,除了需要依靠發聲訓練以外,還需要自身自身所具備的情感和理解能力達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其中對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要依靠不斷的聆聽和體驗,才能夠實現情感的堆疊,促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一)在音樂鑒賞中品味美
注明歌劇家普契尼曾這樣說過:“戲劇永恒不變的是要吸引和感動人心”。當然聲樂亦如此,而為了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真正領會到聲樂的美,老師也要注重把握鑒賞音樂作品的寬度和廣度,學生想要達到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的目的,也要緊抓聲樂作品的內在情感,并且將之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在實踐中加以利用,這就需要學生做到博覽群書。與此同時,老師在培養過程中,也要注重向學生展現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對這些作品了解的基礎上,對樂器方面知識也進行學習,進而達到集各家所長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對音樂作品鑒賞過程中也要注重作品的實質內涵,盡量選擇一些頗具代表意義的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和品鑒,老師也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作品內在含義,并得到特殊化的情感體驗。
(二)在實際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我國草根歌唱家朱之文沒有經過任何的專業訓練,僅僅是在節目中演唱了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就得到觀眾的喜愛。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內在情感的表達,引起了觀眾的注意和共鳴,其所依據的也是長達30年日積月累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開展聲樂教學時,也要注重從學生興趣著手,推動學生主動求知,如:在對蔣大為先生的《敢問路在前方》音樂作品展開教學時,老師就可以引入蔣大為先生身平事跡展開,既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又能夠引導學生更好體會作者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此外,老師在教學中也要注重提高學生文學素養,聲樂情感表達教育主要是通過緊抓作品核心情感,并且運用文字形式演唱出來,讓觀賞者或得精神上的享受。如果學生缺乏文學素養,也就無法對音樂作品中的文字內容進行準確理解,因此還需要學生注重日積月累,盡量閱讀較多優秀文學作品,從中汲取養分,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三)強化聲樂審美能力和技巧認識
對學生聲樂情感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如:在《荷蘭好聲音》節目中,Martin以57歲的高齡演唱了一首《you rise me up》,讓現場的觀眾不禁潸然淚下。從現場觀眾反應來看,主要是他們可以從演唱者歌唱中充分感受到他對上帝的贊美,并且這份神圣情感穿透人心的力量非常強,感人至深,這一能力也是經過Martin長期鍛煉和積累所造就的。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時,也要讓學生對聲樂審美能力培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尤其是針對初學者,更加需要注重日常鍛煉和積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形成審美能力。同時也要注意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也能夠促進聲樂情感的有效表達,聲樂作為運用嗓音表達的一項藝術,也離不開表達技巧的掌握,聲樂審美能力和技巧兩者之間也存在密切聯系,不可偏廢。
結語:在本文中,對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和探討,主要是從聲樂審美能力在聲樂情感表達中所發揮的重要性作用展開,這一作用又主要體現在連通演唱者與自身聲樂情感的橋梁和提高聲樂情感掌控力兩方面。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加強音樂鑒賞教學、注重生活積累和鍛煉和聲樂審美和技巧相互連接起來,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在對聲樂作品表達時,更能夠領會到作品內涵,并且給予觀賞者獨特體驗,增強表達者和觀賞者情感交流。
【參考文獻】
【1】 王一鳴.聲樂教學中情感體驗與審美能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8(01):98.
【2】 徐亞楠.淺談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5(10):162.
【3】 沈略,徐亞楠.論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音樂創作,2016(10):189-191.
作者簡介 :
姓名:李寧,出生年月:1973年4月,性別:女,籍貫:山東省即墨,民族:漢,最高學歷:本科,職稱:群文館員,研究方向:聲樂研究,單位:平邑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