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娜
所謂機電,就是機電制造與電氣控制。機電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與此同時,相關行業對機電技術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多,形成一種羮多僧少的局面。而中專職業院校作為向社會提供大量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來源,其當前的教育狀況卻滿足不了社會的現狀需求。因此為了滿足行業的需求,以及提升中專院校學生的機電專業技術,很多職業院校對教育進行深化改革,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紛紛開始采用項目教學法。
引言:職業教育本著以學生為基本的原則,旨在辦出特色的教育來提高相關專業的人才質量。教學工作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轉變成自己的技術應用到相關的實踐之中去,從而真正意義上做到授之魚并且授之以漁。把項目教學法引用到課堂之中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積極性,因而提高機電人才的質量。
1項目教學法的意義
1.1提高實踐能力
中專職業學校的辦學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機電在眾多專業中是一門實踐性比較靠前的課程,所以機電行業的相關工作對人員的動手能力要求是很高的。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學會,而不是會學,但是項目教學法就不一樣了,所謂項目教學法,就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比如將課程中的知識體系轉換成若干個教學項目,根據這些項目展開教學工作。一方面,減少了課程的枯燥性;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并且學會應用到實踐之中去。除了改變教學模式之外,還要改變教學方法。比如,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把項目設計若干問題,讓不同的小組去完成不同的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之外,學會團隊合作,齊心協力共同做好一件事。在這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老師更多的是擔任指導者,將課程講解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2提高綜合性
機電專業的學生,其從事的行業對綜合性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之上,提升綜合性是有必要的。教師在設計一個項目的時候,不可單一的選擇部分知識點讓學生去操作。項目教學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加強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因此在設計一個項目的時候,理應將課程中的主干知識融入到項目內容中去。一個項目的完成需要經過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觀察、記錄、測試、歸納整合等過程,其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精神。盡管操作的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困難,但這對學生提升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2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應用
2.1改變教學模式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機電技術理論知識的時候,普遍的感到課程內容枯燥難懂。比如,《維修電工》、《電工基礎》、《電子技術》以及《機床電氣控制》等課程,其中一些理論知識晦澀難懂,需要結合實際的操作來加以理解。如果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這并不利于機電人才的培養。而項目教學法可以彌補這一缺漏,做到讓學生從后臺走到前臺,大膽嘗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項目教學初期,教師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專業課程特點來設計項目。由于是初期,項目難度不易過難,因為此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最重要的,而完成項目是其次。經過完成多次的項目之后,開始由淺及深加大難度,并設立小組,綜合所學的課程知識設計完整的項目。當學生完全適應這種教學模式之后,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去設計項目,并合作完成。
2.2教學實踐一體化
對于機電專業的學生而言,僅僅有動手能力是不足夠的。就電工行業而言,在需要人員有嫻熟技能的基礎上,還需要有一定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機電設備的安裝和一些機械設備的調試,需要相關人員有熟練的操作能力;而遇到一些電路故障問題的時候,僅有技巧是不夠的,要沉著而冷靜地分析故障原因和多次的測試來排除故障原因,并最后解決故障。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動手能力誠可貴,但分析能力價更高。做到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將教學與實踐結合,最大限度地培育機電人才,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3結束語
機電專業作為實用性極其強的學科,其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不可小覷。中專職業學校作為培育實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理應在教學方法上追求創新,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教學中去,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以此同時為社會貢獻更多的優秀人才,一起為祖國的復興之路奉獻力所能及的力量。
(作者單位:天津市第二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