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根據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策略,為學生思想意識和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努力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其建設中汲取理論智慧和實踐營養,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根本要求。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實踐追求,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創新。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理論創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發展變化多端,存在人們的生活中,在這樣的狀態下,使得高校輔導員工作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正確的思政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對學生今后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這也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緊密,二者在實踐中相互促進、互動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具有全面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原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進而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才能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產生積極地影響,重構學生的核心價值,才為其進入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反之,錯誤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自然會產生消極的影響,而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其后果更為嚴重,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定。
(一)多樣化原則
1、基礎知識教育
大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相對于專業課程學習更為重要,也是教育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學生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思政教育離不開理論知識的傳遞,在思政教育中,需要通過理論知識講解,進而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理論知識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是其基礎,也是主要引導方法。
2、思想意識引導
在大學生價值構建過程中,思想意識的引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幫助學生養成勤學好思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其他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根據目前發展形勢來看,在民辦高校中,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并有過多的涉及。新課程教育背景下要求高校輔導員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生進行零距離交流。但是在在實際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數時間停留于高校輔導員講解狀態和老師課堂教學狀態,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使得思想教學沒有發揮實際效果,致使教育效率平平。
因此,在思政教學中,高校輔導員需要進行思想引導教育,將其與相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相融合,在實際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建立良好的氛圍,實現與學生的多交流、多互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意識的引導也是對學生思政教育中理論創新的表現。
(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創新教育并非是指傳統教學無用。而是指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繼而創新。教育的創新需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千百年來,我國正是在這種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因此,在思政教育中,高校輔導員進行創新教學,在繼承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三)適應時代發展
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接班人,對社會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隨著現代化教育制度的落實,適應時代發展,為社會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教育人才,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思政教育中也是一樣,創新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發展,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同時人們的思想意識受社會發展的影響而產生變化。網絡時代化,增加了人們交流途徑,促進了人們的感情,但是一些消極影響也在沖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思想意識。現代大學生思想前衛、活躍,喜歡追求新鮮、刺激,社會經驗較少,因此,在一些誘惑下,思想意識容易受到牽引,缺少敏感度和辨別能力。針對這樣現象,學校思政教育成為一種必要課程,需要高校輔導員憑借經驗和專業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在面對誘惑下,怎樣理性思考,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一項教學內容,更多時候是一種社會經驗的傳遞,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傳統的思政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教育創新改革成為當前教育形式下的首要任務,但是怎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成為教育教學中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創新方法
課堂是教學主要場所,在課堂教學中,多數高校輔導員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思想意識的引導拋之腦后,因此,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需要創新方法,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1、提升高校輔導員自身素質
高校輔導員是知識的傳遞者,是學生的引導者,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意識在思政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高校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身思想素質,進而能夠積極的引導學生,將正能量傳遞給學生。第一,學校需要提高整體師資力量,確保思政教學質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第二,提升高校輔導員綜合素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解當前最新發展形勢,利用社會熱點問題開展學生工作。
2、從學生學習興趣入手
興趣是人前進的動力,因此,在教學中,高校輔導員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枯燥,學生普遍沒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第一,高校輔導員從學生入學開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知觀念,為后續奠定基礎;第二,在實際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高校輔導員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進而產生思想意識的變化。
(二)借助網絡新媒體,建立網絡平臺
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很高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時,大多數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處于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關鍵期,還不能深入、客觀、全面、辯證地分析問題。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打破了傳統信息傳播的格局與模式,凸現出信息傳播超文本、超時空、互動開放、立體多元的特點,使得社會關注問題的傳播與擴散、影響范疇與力度均發生劇變。新媒體的運用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緩解高校輔導員壓力、將抽象的概念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圖像影音形式的特點,普遍受到高校輔導員的歡迎,并且經過事實證明,新媒體的運用能夠提升思想引導的效率。
1、應用網絡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數是口頭形式,高校輔導員將教材中抽象的事物通過詳細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模式,沒有對學生起到幫助理解的作用。而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將徹底打破傳統模式,利用新媒體形式,通過文字、影音、視頻等方式將其形象的表達出來,更具有教育意義,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效率,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必須客觀分析新媒體的特點,正確認識新媒體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提出的挑戰,通過借助新媒體平臺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式,健全新媒體監管機制以及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來引導大學生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建立網絡信息平臺
高校輔導員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中定期發布相關思政教育知識或是資訊,方便學生學習,同時便于高校輔導員管理班級。網絡時代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教育新載體的使用上,教育載體呈現出傳媒化、動態化、社群化的新特點。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很多挑戰。要加強基礎建設與校園數字化建設,尤其要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要進一步突出紅色網站建設的重要地位,重點放在“有效性”問題的解決上面。關鍵還要提高大學生“網商”(IEQ),即駕馭和掌控網絡的智慧,與此同時要通過技術、法律等手段輔助行政的手段來加強網絡信息平臺的監督和管理。
結語:
大學階段,有效的思政教育對學生一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教學中也需要高校輔導員跟上時代的進步,走進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氛圍,掌握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而有針對性的引導。
【參考文獻】
【1】吳自斌.能本管理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J].江海學刊,2013,(01).
【2】趙揚.網絡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調研方法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6).
【3】魏曉文,郝連儒.十六大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創新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9).
【4】郭純生,顧振華,徐雁華,郭琴.“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以創新擴散理論為依據[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
作者簡介:陸梅,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晴川學院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網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