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玉
摘要: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十九大”中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現代化長征途中,根據黨的十九大的部署,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動力,不斷譜寫新篇章。一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有效利用“校企融合”發展,進行了對工業機器人教學的全面改革創新,從而實現了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市場化。
關鍵詞:校企融合;職業教育;工業機器人教學;新發展理念;新式學徒;實習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166-01
Abstract: Chen Baosheng, Secretary of the Party Group and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ed out in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emphasizes that we must unswervingly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and shared development, and adhere to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long march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lan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we must constantly write new chapters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s the driving force. First, we should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nd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guided by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e have effectively utilized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teaching, thus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robot teaching; new development ideas; new apprenticeship; internship employment
我校作為重點職業教育院校,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導,有效開展“校企融合”教學,在工業機器人教學過程中,利用新式“學徒”育人機制,以及完善的實習、就業體系,是我們的學生在重視企業實踐的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了具備高素質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我們的“校企融合”教育過程,對于學校以及學生的角度來說,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要,提升了學校教育的實效性與時效性;對于企業的角度來說,有效填補了用工需求,滿足了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的不斷引入目標,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基礎。以下結合我校具體的”校企融合”過程,對我校的工業機器人教學創新進行介紹。
1 “校企融合”發展理念下的工業機器人教學整體框架解讀
“校企融合”發展理念,是新發展理念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校企融合”即是職業院校與一線生產單位進行密切合作,從低年級學生的逐步參與生產實踐,到高年級學生的實習、就業,整個發展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接觸一線生產工作的條件,也為學生創作了就業保障。
在“校企融合”發展理念背景下,職業院校工業機器人教學的整體框架共分兩步,分別為:1.低年級走入企業參與一線生產實踐,成為新式“學徒”;2.依托“校企融合”讓高年級學生在進行實習后直接走入工作崗位。通過這樣有效地“校企融合”的發展措施,使我們的職業教育真正面向了先進生產力發展,為我們的學生構建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
2 利用“校企融合”讓低年級學生走入企業成為新式“學徒”
我們在“校企融合”發展過程中,首先讓低年級學生走入企業成為新式“學徒”,拜一線生產工人為“師傅”,通過接觸一線工業機器人生產、研發、應用的全領域工業過程,認真學習其中的操作技能,從而使我們的學生有效地發展了生產實踐能力,有效地確保了“校企融合”發展質量。
具體來說,我們對于參與新式“學徒”培養的學生,組成學生學習小組,之后由“入企教師”帶隊,由多個學生學習小組進入不同的一線生產企業“拜師”,從而讓學生在參與企業生產過程中,也能獲得教師的指導,從而更好地調節學生的學習計劃,為學生安排合理的學習規劃。
3 依托“校企融合”讓高年級學生在進行實習后直接走入工作崗位
我們在“校企融合”發展過程中,由高年級學生在“拜師學習”出師之后,進行機器人生產、研發、應用實習,接下來直接走入工作崗位,簽訂就業協議。在學生們的實習過程中,派輔導員進行對生學生生活、思想問題進行解決,學習、工作問題則完全交給生產企業,放手讓學生進行生產實踐,從而使學生的實習完全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
例如我們在機器人生產、研發、制造的實習過程中,與企業進行了規范式的“就業發展計劃”簽訂,讓學生在實習期內獲得50%的工資,并在實習期結束之后簽訂正式就業協議書以及五險一金協議,從而為學生從職業院校學員到新式“學徒”,再到正式職工,進行了一攬子的就業發展保障。此外,我們的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后,即成為我校的“合作導師”,在今后的學生進入企業后,優先當“師傅”,從而使我校的“校企融合”戰略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校企融合模式,使學生能夠在職業院校學習過程中,提前接觸一線生產活動,繼而在新式“學徒”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實習”的考驗從而“出師”,成為一名現代化職業工人;使學校教學能夠時刻緊貼一線生產情況,讓企業中的專業工人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隊伍中的一員,實現了職業教育的實效性與時效性;對于企業來說,能夠使企業減小人力資源缺口,不斷引入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作為企業工人,從而促進了企業發展。我們在工業機器人教學的過程中,統籌發展學生、學校、企業的利益,使我們的職業教育之路更為廣闊。這些過程使我們可以負責地表示,在利用工業機器人教學中的“校企融合”教學模式創新發展過程中,我們為祖國和社會,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新型產業工人,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斗爭,輸送了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北京,2017:337—342.
[2]張成江.淺談工業機器人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3(9):283-283.
[3]謝邦晉.淺談高職《工業機器人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7,3(3):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