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其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作為基本形式,以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學生共同合作達成教學目標。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堂;小學生;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44-01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moral character and social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presents a variety of learning styles, among which the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earning styles.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takes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as the basic form and group performance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students cooperate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e moral and social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operative spirit.
Keywords: moral character and social classroom;Primary school students;Group work
前言:新課程的逐漸深入,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調無趣的學習方式已被打破,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出現了新型的學習模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等。其中小組合作學習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高效的提升學生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效果。
1 當前小組合作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分組不合理。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往往采用簡單的分組方式,就是按照座位前后自然的組成四人小組。這樣的分組方式雖說較為方便,使用簡單,但是小組成員的性格和學習能力都不相同。若是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分為一組,會影響其他學生的表現。若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那小組合作學習就失去的合作的價值。
1.2內容不適宜。部分教師在鉆研教材時,對教材的研究不夠深入,選擇合作交流的話題沒有精心的設計,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有時較為容易,有時較為困難。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夠,教師一味的追求新型的授課形式,注重課堂氛圍是否熱烈,反而出現了低效課堂。
1.3習慣不夠好。在品德與社會的課堂中,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在提出問題后,班級立刻出現了嗡嗡聲,就好像每位學生都在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學生只顧著自己發表看法,不傾聽小組其他同學的發言;有的學生在整個小組合作學習中只聽不表達,從開始到最后只做一名傾聽者;還有一些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出現表達、概括和交流等方面問題。學生種種不良習慣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
1.4討論不充分。教師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時,小組討論的時間往往不夠,小組成員還未將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或是小組才開始討論時間就到了。這樣的小組討論只是走一個討論的形式,根本無法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達不到合作學習的預期其果。長此以往,會養成學生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1.5評價不科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個體進行評價,忽略對學生所在小組進行整體評價。或是教師在評價時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成果,不關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這種評價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和評判,沒有意義。
2 提高小組合作的教育模式的方法
2.1構建科學合理小組。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可有效的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師在為學生進行分組時,可以依據合作學習的內容,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還可以依據男女性別和興趣愛好進行分組。這樣的分組不僅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同時將學生在固定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進行改變,讓每位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促使全班各小組公平競爭。
2.2選擇合適學習內容。教師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學生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的加入到學習中。反之,若是學生對教師所選內容不感興趣,那么教師如何用心引導學生都無法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教師為學生小組學習選擇研討的內容時一定要有探究的價值。學生在小組合作時,要對小組成員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小組成員彼此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教師在選擇合作學習內容時,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要將小組合作的優勢最大程度的發揮,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時真正意義上得到有價值的收獲,培養多種能力,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成長。在學習《健康游戲我常玩》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大家在課余時間都會做一些什么游戲?和小組成員討論喜歡玩的游戲是健康的嗎?小學生年齡不大,正處于愛玩的時期,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在與同學們的討論和交流中體會到健康游戲的含義。
2.3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可以加強小組合作的學習效率。學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在小組學習前要為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在合作學習時也要為學生留出足夠探究與交流的時間,讓每位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彼此相互補充、改正和辯論,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得到進步,得到發展。教師還要鍛煉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和認真傾聽的習慣。
2.4采用多樣評價方式。教師的評價一定要重視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也要注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展現的態度、方法和參與程度等等,注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交流情況,對表現較為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的給予肯定和獎勵。
結論: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將學生自身的才能充分的展現,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教師要為學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小組,選擇在學生感興趣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同時對學生進行多樣的評價。通過種種方式幫助學生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萍."合作學習"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解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0):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