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武 谷景宇 鄂慧敏
摘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鬃右苍f:"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從小培養怎樣的習慣,成人后就會形成怎樣的品性。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養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種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行為習慣;家校結合;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72-02
Abstract:China famous educator tao xingzhi said: "sow behavior, will harvest habit;A habit, you reap personality;Character, sowing harvest fate." T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habits. Confucius once said: "if less into nature, habit is a second nature." That is to say, since the childhood to cultivate the habit of how, adults can form what kind of character. As a result, people have been should by raising integrity education, to form a good behavior habits.
Keywords: behavior;Home school;Culture
1 制定班規,規范訓練,加強養成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朱熹也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 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學生的認知特性為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明確要求和規范訓練。學生生活在班級中,各種行為習慣都需要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來督促引導,也需要同學間的相互影響、提醒。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為班級制定本班的班規,規范小學生的行為,并征求了全班同學的意見,利用班會課在全班通過,在老師的指導、督促下按要求實施。
2 家校結合,形成養成教育的合力。
《小學生德育綱要》也明確指出:"學校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種教育途徑的作用,只有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務。"家庭是兒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響的地方,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的成長。所以我們首先溝通家長和學校間的情感,通過家訪、開座談會、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提出明確的要求,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不讓孩子進游戲廳,如何培養孩子在家的習慣養成等。實踐證明,家庭教育抓得緊,抓得好,兒童在家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較快,反之就比較困難,進步得比較慢。我們農村的家長整體素質都不高,一部分不識字,小學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數,他們夏天大多忙于農耕,根本沒時間管理孩子,基本都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照看,大家都知道,隔輩人特別溺愛孩子。父母即使閑暇時也多數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等,根本無心照看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于家長們"重智輕育",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無所謂,更談不上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教育,因此,孩子們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就突顯出來。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與家長溝通,充分了解每一個孩子在家的情況,召開家長座談會,及時與家長聯系,做好每個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如果說,學校是行為習慣養成的主陣地,家庭是行為習慣養成的第一課堂,那么社會就是行為習慣養成的熔爐。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社會化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感受遵規守法對成長的重要。因此,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良品德。
3 在各項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除在課堂教學中抓之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訓練和加強。可舉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競賽活動,活動中不是要求學生會背,而是要使他們從心底里領會和接受,懂得行為規范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葉圣陶認為"歸根結底教育就是使學生養成適應社會的習慣"。學生只有懂得了這些道理,才會自覺地去遵守,使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梢酝ㄟ^晨會、主題班會、升旗儀式等活動,向他們講解國旗的含義,作為新中國的少年兒童,應努力學習知識和本領,將來為祖國建設多做貢獻,為國旗增添新的光彩,以此激勵學生尊敬國旗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也可以開展征文等活動,利用校刊《百花園》積極向學生征稿,歌頌身邊的好人好事,這樣把《規范》中的內容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長知識,接受教育。同時,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把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變成了自己內在的需要,就能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4 教師事先垂范,以身作則,用榜樣力量熏陶和培養學生的習慣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見,"優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的行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教師才能帶出一批有良好習慣的學生,想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就要做什么樣的老師。在課堂里,教師可以把書中精彩的片斷聲情并茂地讀給學生,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會彌漫著濃濃的讀書氛圍。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給學生安排合理的讀書時間,并在教室里設圖書角、閱讀天地等,為孩子們課內外閱讀提供方便,圖書角的書可以發動學生捐贈,定期進行更換。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良好的習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了。
總之,學生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要從小培養,從點滴處培養。教師不應追求分數、工作繁忙而忽略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放下分數的壓力,更多地去關注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人才,讓每一個孩子在校園里昂首闊步。為他們展開梨花盛開的前路,采摘碩果的未來還會遙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