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人文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要求教師不僅要在專業知識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還要在學生的人格素質以及品質發展方面進行教育,以此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圍繞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滲透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中職教育;信息技術教學;人文素養;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248 - 01
人文素養在中職教育中的滲透不僅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在文化課程中欠缺的素質教育,而且是為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的學生提供更加正確的人生指引。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因傳統教學思想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一直存在教學片面以及教學思維單一的問題,一直忽略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滲透也極度缺乏。在這種傳統教學下,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訴求無法得到滿足,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礙。因此,中職教師必須做到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
1 樹立正確價值觀,準確判斷是非對錯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教學離不開對網絡的使用,而網絡環境卻充滿了復雜的不確定因素。因此教師必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是非觀,讓學生養成能夠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準確判斷是非的能力。
第一,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與信息技術。網絡以及信息技術的使用是為了推動工作以及學習效率,而并非為達到某些反向作用而存在的。教師在日常授課中應當時刻提醒學生正確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以及注意點,例如通過偉人事跡來啟發學生。在我的教學中,通常采用向學生播放視頻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正確使用信息技術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視頻的內容則主要是計算機以及網絡信息技術對現代社會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第二,幫助學生了解注意事項。由于處于中職教育階段學生的思想正處于塑形階段,因此學生存在無法對某些事情進行準確判斷的問題。所以教師應當向學生準確表達在使用信息技術時所要注意的重要之處。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和黑客入侵網絡系統等惡性事件以及利用信息技術侵犯他人利益的事件來警醒學生,避免學生由于缺乏判斷是非能力而誤人歧途問題的出現。
2 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人文素養融人教學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以人為本”原則的落實。所謂“以人為本”,指教師在授課時準確把握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做到“教學依據是學生”、“教學核心是學生”、“教學改革為學生”等重要行為標準,同時還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在維持個人特點的基礎上追求更好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與學習特點,爭取為每一位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在每次新學期開始時,我都會通過分析學生以往學習成績以及分析學生整體學習情況走向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特點。除此之外,我還會通過制定學期檢測計劃來了解學生在每一階段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對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能夠有清晰的認知。其次,教師還可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個性化教育。例如在學習安排過程中,我通常會根據之前所分析的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為學生制定不同的作業計劃。如果學生在實際操作方面存在缺陷,那么我便會增加該學生作業中實際操作的占比,在保證整體學習質量的前提下相應地減少部分理論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教師所提供的針對性的學習輔導,強化學習弱項,實現學習的整體水平提升。
3 增強文化知識底蘊,提升自我文學素養
由于人文素養與文化底蘊息息相關,教師還需要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的同時引導學生增強文化底蘊,幫助學生提升自我文學素養。以我的教學經驗來看,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兩方面采取教學措施。
第一,閱讀書籍。眾所周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書籍是能夠提升個人修養的有效途徑。在我班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會在每周的周五進行書籍閱讀活動,活動組織形式為利用一節自習課進行經典書籍的閱讀。學生閱讀的書籍多為大家熟知的經典書籍,學生之間可以互換書籍并在閱讀后進行讀后感的交流與共享。第二,利用網絡渠道獲取更多新型資源。在信息技術學習時,學生可以利用現有的網絡途徑獲取想要閱讀與了解的書籍資源,以更加新穎的方式來進行文化學習。在新型資源的推動下,學生能夠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學習帶來的便利性,并且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
4 打破傳統師生關系,追求師生關系多樣化
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能對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在新教育時代背景下發展新的師生關系,打破原有的師生關系,促使師生關系實現多樣化發展。
第一,師生關系友情化。在日常授課中,教師不應以“嚴師”的形象與學生相處,而應當以“摯友”的身份與學生接觸。在嚴肅的師生氛圍中,學生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學習思維無法真正打開,學習效率也會有所下降。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我一般會以非常友好且朋友化的語句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在交流過程中添加一定的幽默語句來緩解課堂的緊張氛圍。在這種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下,學生能夠放下內心的心理戒備,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同時師生關系也能夠得到更加深入的發展。第二,關心學生日常生活學習。除了在課堂上的朋友化,教師還需要做到日常生活的“家人化”,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當教師從言語以及行動上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時,學生會獲得比在普通校園生活中更多的關心,能夠更加順利且積極地進行學習。此外,教師的關心也能夠為學生樹立一種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了解的榜樣,促進學生之間友好相處關系的形成。通過以上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能夠實現從傳統師生關系到朋友與家人之間的轉化,使師生關系得到更加多樣化的發展。
5 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發展學生現代人才能力
培養學生具有更加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是人文素養融入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便成為了教師所要采取的一項必要措施。
合作學習能力在學習中的養成途徑主要表現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在日常課堂授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自主預習環節中添加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原本的單獨自主學習轉換為小組自主學習,在小組學習中尋求更高效的學習效果。一般情況下,我會要求學生首先進行課程內容的自主學習,然后在小組中進行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產生問題的自主討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自由發表想法,并對疑問點進行討論解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思想的碰撞與糾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等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與合作學習相結合使用,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尋找平衡點,實現更高水平的教學。例如在慕課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在線上學習平臺中要求學生組成線上學習小組。學生在參考教學視頻進行學習時,可以同時在小組聊天群提出自己對于視頻內容的疑問之處,與小組成員進行線上討論。這種線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便利,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
結語:人文素養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各項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必須在教學中得到正確且深刻的落實。因此,教師必須把握正確的教學策略,將人文素養與現代教學充分融合,這不應當僅僅局限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還應當滲透到教育的所有角落,讓學生在一個人文素養教育氛圍濃厚的環境中得到全面發展??偠灾?,人文素養與教學的結合是人才發展對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教師則應當承擔起教育主導者的重任,最大程度地為學生的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劉鵬輝.論中國哲學視野下的中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與職業技能發展[J].成才之路,2017(4):2 -4.
[2]袁勛偉.喚醒自信燃起希望筑夢未來——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培育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