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蘭花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想:教師要加強教學觀念的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教學
創新是知識經濟的呼喚,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創新教育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一個永恒的話題。在新課程的教育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略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要加強教學觀念的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各項知識逐一灌輸給學生,當學生提出問題時給予及時回答。這一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它極大地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散,不利于學生的創新和想象,因而在教學時,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擴散,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思考空間。如在上《月球之謎》時,我采用對話教學。我首先將事先準備的媒體課件將月球的別稱一一展示出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具體對話如下:生:“老師,我們能夠將本文的‘月球利用這些別稱來替代呢?”師:“那你覺得用哪些別稱來替代呢?”生:“可以替代的很多,比如使用‘玉兔、‘夜光、‘冰輪、‘嫦娥、‘銀臺等均可”。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呢?他們答對嗎?……”(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學生經過七嘴八舌的討論,得出了很多結論,大致對話內容如下:生A:“我認為對,可以用‘嫦娥替代,這是由于嫦娥很漂亮”。生B:“我也認為對,但用‘玉兔比用‘嫦娥更好,這是由于玉兔十分可愛,還能讓題目更加優美,還能設置懸念呢?”生C:“我認為不對,因為月亮很圓很亮,用別的詞替代不合適”……經過學生的踴躍發言,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通過這種教學,讓學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允許學生保留個人合理的闡釋,發展學生個性,滿足學生歸屬感和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讓學生創新思維得到培養和發展。
二、教師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想象力是創造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墨格爾曾經說過:“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的想象活動。”兒童的思維與成人的思維大相徑庭,他們的世界充滿著美好,充滿了幻想,所以培養兒童的想象力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作為小學生,他們都喜歡畫畫,因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愛繪畫的特點,將繪畫和語文教學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教學中展開想象,自由作畫,在內容上作統一要求,留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以豐富多彩的繪畫作品向他人展示教學內容。在繪畫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插上思維的翅膀,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進行創造、構思,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和想象能力。雖然有的學生繪畫簡單、甚至幼稚,但充滿了孩子極其豐富的幻想,有的想法是大人無法做到的,這是對語文教學的有益補充。因此,我們一定要呵護學生的創造精神,放飛他們的想象力。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不是一聲口號,更非無端的發明,它是一種積累,是知識存量的再創造。作為知識的傳遞者,要為學生發揮創造力提供必要的量性積累,使學的知識得到延伸和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善于質疑,敢于猜想,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例如在《麻雀》一文時,課文最后寫道“我喚回獵狗走開后,老麻雀和小麻雀又遇到哪些麻煩呢?”通過引導討論交流,有的說:“小麻雀還小,他們住哪里?”有的說:那夜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小麻雀被凍死了……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待學生說完后,我再問:“小麻雀和老麻雀遇到這些麻煩,你們想幫幫它們嗎?”“想”,“有什么辦法呢”,同學們在思考和討論,從而創新由此而展示,欲望得以激發。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教法,打破常規,盡一切可能調動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在教學中敢想敢做,放飛思維的翅膀,使自己的創新意識得以發展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