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朱萍
【摘 要】在“互聯網+傳統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游戲化教學因其“寓教于樂”的特點越來越得到認可、普及和推廣,成為當前比較前沿、流行的教育方式。但是許多游戲化的課堂,沒有把握好“學”與“玩”的度,游戲組織混亂,量多質低,不關注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如何使游戲化教學符合數學學科的特性并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游戲的選取、內涵的挖掘、結果的評價三個方面淺述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 數學思考 數學游戲 高效學習
游戲化教學指的是用游戲或者游戲元素進行的課堂教學。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貪玩好動,思維以形象為主,游戲化教學的自然性和趣味性不僅能使他們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獲得更深刻的印象、積累更豐富的經驗,還能從心理上提升他們對自我的肯定,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但是游戲只是手段,數學才是根本,我們絕不能本末倒置,為游戲而游戲,如何使游戲符合數學學科的特性并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考慮:
一、游戲元素的選取引入——有用
進行游戲化教學首先要緊扣教學內容,讓數學知識最大化的融入進游戲里。小學數學內容分為四大模塊:數與代數、幾何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針對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安排:算數的游戲,如利用數字卡、小棒、計數器進行數數、猜數、比大小、搶數,還有鍛煉計算能力的“算24點”;形的游戲,擺拼圖形、設計圖形,玩魔方、七巧板、華容道、莫比烏斯帶、迷宮等。
除了這些經典游戲,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還可以引入游戲元素、游戲精神,比如仿照游戲玩家的積分增加,我們可以在教室門后張貼積分榜(小組和個人分值),門的正面張貼是榮譽榜(每周小結輪換),積分可以用作業練習或者課堂表現換取,首先給每個學生基礎分1000分,然后每天的作業完成+100分,全對+200分,及時訂正+100分,幫助同學和同學+相同分值,每5000分升級一次還可以兌換小禮品,讓學生用加分的思維面對數學學習,讓激勵代替懲罰,數學不再枯燥,還促進了學生的交往與互助。
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也可以游戲化,用游戲情境串聯一堂課的知識點;在每節課前的兩分鐘用歌謠+動作的游戲方式記憶數學知識點,比如可以用手指操記憶長度單位的進率,從拇指到小指分別代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伸右手順時針轉圈圈辯認“東南西北”,還有乘法口訣的拍手對歌;認識位置與方向、認識人民幣、理解相遇問題時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扮演導游介紹地圖路線、扮演買賣雙方進行購買活動……再比如采用組間比賽的游戲形式進行合作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且通過比賽環節的設計可以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意識和榮譽感,打造學習型組織。而闖關游戲特別適合于練習題的安排,我們可以選用動畫角色帶學生進入游戲情境,通過引導學生探索設置好的闖關任務,完成課堂練習。在游戲闖關的刺激下,數學作業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學生從原來的被動作業者轉變為主動作業者,作業不再是負擔。
二、游戲價值的激活內化——有序
游戲化教學重在通過游戲方式讓學生在探究、體驗、操作中,實現對數學學習過程的體悟,追求數學知識意義的生成,最終來養成學生的數學素養。游戲化教學不能停留在游戲上,不能為了追求游戲順暢的良好效果而讓數學思考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我們要精心有序地設計游戲流程,每一環節教師要進行必要的點撥。譬如人民幣的教學,有些學校曾安排一下午的時間讓學生模擬跳蚤市場,許多班級為了活動開展順利,給商品的定價全部是1元、2元、5元,不許超過5元。學生一下午開心自由,玩>學,游戲的數學性與教育性并沒有得到激活,相應的數學知識也沒有進行內化。對于人民幣的教學,我們的游戲應該有三個層次:換錢——數錢——找錢。換錢游戲就是給出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讓學生多樣化兌換成等價的小面額人民幣,從而讓學生熟練掌握人民幣的進率;數錢游戲就是給出一袋子人民幣讓學生去數或者給出一個價錢讓學生去湊錢,這里會運用到分類的數學思想,鍛煉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找錢游戲就是給出一張較大面額的人民幣和商品價格,讓學生根據手中錢袋里的錢合理找錢,考查學生換錢能力和減法計算能力的運用。這三個層次的游戲學生玩熟了,最后才是綜合性的購物游戲。
三、游戲評價的關注導向——有成
對于教學評價,崔允漷教授曾提出著名的三問:你要把學生帶到哪里去?你準備怎樣把學生帶到那里去?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里?游戲化教學的評價也要切實關注學生“學有所成”、“玩有所成”,要滲透到游戲的每個階段:“游戲規則是否公平合理?游戲目標是否合作達成?游戲活動是否真實有效?游戲內容是否科學?”
我們還要鼓勵學生用繪畫、日記、游戲攻略、游戲記錄等方式把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活動成果呈現出來,從而將學生課堂中未盡的熱情,延續到課后乃至親子交流中。比如一年級的分類整理游戲,可以讓學生制作紐扣畫;數豆子游戲后粘貼出豆畫;七巧板拼擺游戲后的創意畫。中年級的學生可以寫數學日記,創作數學繪本。高年級的學生可以指導他們用思維導圖制作游戲攻略,比如搶數游戲流程圖。教師要把收集的作品布置到教學樓走廊里,形成數學步道,讓學生互相點評、激勵、調整、改進,使學生的探究、合作、創造精神與游戲活動相伴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相同的游戲中都有所獲。
總之,我們要結合教學內容安排適當的數學游戲,游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有序,注意策略方法的點撥、數學思想的有機滲透,并通過有效評價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以真實提升,讓游戲化教學如波利亞所說,成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成為“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體驗快樂、生成智慧和創新發展”的高效模式。通過游戲化教學,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像開了外掛一樣,驚喜不斷,收獲滿滿。
參考文獻
[1]崔允漷:《追問“學生學會了什么”——兼論三維目標》,《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2]段安陽,劉燕:《數學游戲,讓兒童以兒童的方式學習數學》,《江蘇教育》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