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秀
班級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和學習場所,也是學生能否高效學習、健康成長的關鍵性因素,因此班級管理是每一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和基礎。但是在現階段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中仍存在班級管理模式僵化等問題,家長不配合班主任也給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班主任如何優化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教育藝術,成為當前小學班主任教學和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
本文就當前班級管理的問題,從積極開展賞識教育、關愛學困生、注重教育公平、提高親和力四個方面出發,以期提高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和教育藝術,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構建優良班級,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賞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賞識教育是班主任教學和管理中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是指賞識學生的行為過程和行為結果,及時地指明學生的行為方向,對學生進行鼓勵或激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中開展賞識教育,將班級管理工作人性化、人文化,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和寬容,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正確行為,包容學生的錯誤并引導他們進行改正,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例如,當學生在學習中獨立自主地完成解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與表揚。如學生小茗在面對四則運算時,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正確無誤地完成了解題,這時,教師應對該學生進行表揚,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斗志,使學生積極努力地完成學習目標。通過對學生進行賞識、鼓勵,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愛學困生,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班級中不僅有優等生,還有學困生,他們直接影響班級的整體教學成果和管理水平。因此,小學班主任要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能真正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班主任要多關注和鼓勵學困生,對學困生進行細心觀察,及時發現他們的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產生對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從而使整個班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例如,班主任在面對一些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時,應做到對學生的支持與照應,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輔導,從而幫助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跟上教學任務。如在學習小數乘法時,學生小輝一直對小數方面的理解相對較弱,這時教師應對該學生進行適當的輔導,細致、耐心地講解小數乘法的方法,讓該學生對小數乘法有進一步了解。通過對學困生的精心輔導,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與動力,增強學困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整體的班級管理水平。
注重公平,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教育公平是開展班級管理的基礎和保障,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時,不僅要追求班級管理的效率,更要注重班級管理的公平,在教學和管理中做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因為個人原因而對學生產生差別對待,不偏心任何一位學生,使每位學生都能有均等的教育機會,享有均等的教育資源,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從而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例如,當優等生與學困生分別提出自己的疑惑時,教師都應該給予解答,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彌補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只有堅持對學生一視同仁的原則,才有利于發現學生們的優點和缺點,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提高親和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尚不成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其造成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對學生一直是嚴格管理,雖然能夠樹立起威信,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但是也會導致小學生對班主任產生叛逆心理,喪失對班主任的信任感。因此小學班主任要提高親和力,學會與學生做朋友,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注重和學生的情感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和溫暖,從而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例如,當班主任和學生的關系處于緊張狀態時,班主任高高在上,學生們不敢接近,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也不敢請求幫助,或是在生活中發生矛盾時也不敢及時向班主任匯報。這時,班主任就應該放下在教學中的領導者姿態,對學生采用具有藝術性和親和力的話語,通過對學生展現親和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從而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是學生從稚嫩的幼兒轉向相對成熟的青少年的重要時期,更是培養其思想道德、學習能力、行為處事等各方面素質的關鍵階段。所以,班級管理是否有效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因此廣大小學班主任應該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在班級管理中積極采用賞識教育、關愛學困生、注重教育公平、提高親和力等拓展班級管理的手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使其更具藝術性,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