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君
摘 要:通過在《中外服裝史》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微助教來解決如今常規課堂教學的弊病和響應移動教學的發展趨勢,以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改善。
關鍵詞:服裝史;微助教;教學改革
一、《中外服裝史》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課程知識繁雜,但學時有限
《中外服裝史》分中國服裝史和外國服裝史兩大部分,中國服裝史主要是按朝代的順序來分析服裝的發展演變規律,而外國服裝史部分涵蓋范圍過廣,一般以西方服裝發展為主流,按照時代更迭來進行相關服裝變化的講授。可以看出,中外服裝史內容涉及的時間和范圍很廣,知識點繁雜,但大多院校服裝史課程的學時并不多,一般只有32學時左右,幾乎每2個學時就要講授完一個朝代或幾個世紀的服飾變化。以致于學生學了國外,忘了國內,學了近代,忘了古代,考試成績也不理想。
(2)課堂人數多,管理難度大
在當今擁有服裝類專業的院校里,《中外服裝史》一般被設置為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必修理論課程。理論課往往被安排為大班授課(同專業不同班級合班上課),課堂人數一般都在50人以上。課堂考勤的工作量大,教師或班干部逐一點名簽到費時費力,且占用了部分課堂教學的時間,導致不得不壓縮正常授課時間,影響正常的教學安排。其次,一個老師面對人數過百的學生,管理難度大,課堂交流也較困難,甚至有時后排的學生都看不清課件或板書內容。最后,在生師比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教師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進行課堂教學管理,經常無法及時對理論內容進行測驗,常常課堂教學的反饋是滯后于教學的,故難以掌握學生實時課堂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
(3)學生缺乏興趣,考核效果差
大部分藝術學生對理論課程反感,對《中外服裝史》課程的重要程度沒有得到積極地認識,學生們也很難沉下心去研究與了解服裝歷史,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濃,以致于上課不專心,也不記筆記,玩手機、睡覺等現象更是頻繁發生。此外,《中外服裝史》課程信息量大,大部分。教學進度也較快,要求學生識記的知識點也多,學生單依靠短短的課堂時間,課外不主動投入時間進行梳理歸納是難以達到考核要求的。
為了應對上述問題,筆者一直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的嘗試和改進,例如將代表性的電影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借助微助教平臺來進行課堂簽到和測驗等,期望能更好地進行課堂管理,提高《中外服裝史》的教學效果。
二、微助教在《中外服裝史》課程的應用
“微助教”基于微信開發,不需要下載任何APP,學生只需從微信進入“微助教”服務號,輸入課堂代碼,加入教師課堂即可。微助教輔助教學過程中主要組織實施了學生簽到、課堂答題、課堂隨機點答和討論、上傳課件等環節。操作十分便捷,學生只需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可以直接把學生對智能手機的依賴融入進《中外服裝史》的課堂。
(1)隨時掌握簽到情況
精準的 GPS 定位簽到和隨時簽到系統可以讓全課堂學生在教師開啟簽到后迅速完成簽到,簽到時間和時長甚至可以由教師自由設定。簽到的結果會按照簽到先后順序實時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簽到前10名學生的微信頭像會完整顯示出來,前3名甚至會得到小皇冠,讓學生不僅不敢隨意逃課、曠課、遲到,還竟然都十分積極地參與到簽到環節中來。許多學生把簽到搶到靠前的名次作為一種“榮譽”來看待,甚至多次出現學生提醒教師簽到的情況,只為了搶到一次第一。因為微助教,課堂常規的簽到環節不再是繁瑣的例行公事,而成為了學生間的一個打卡小活動,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2)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課件等素材,在每一次課前把課上要用到的素材,例如課件PPT、服裝史類電影電視資料等共享到微助教資源庫,供學生提前預習了解,課后復習鞏固等,不再受限于短短的32學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此外,學生是否在微助教平臺提前進行了預習,有無閱讀相關素材等情況均會進行足跡記錄——以已閱人員和未閱人員的形式顯示出來,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還可以將其設置為學生平時成績,來進一步督促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及時獲得課堂反饋
教師可以在講完一章內容以后通過微助教平臺發放題目,在學生答題過程中可以實時查看整個班級同學的答題情況,包括答題速度、正確率、學生答案等。答題結束之后,微助教會根據教師設置的每題分值情況及時統計學生的答題成績,并以數據和圖表的形式清楚地顯示在教師的網頁端,讓教師能準確快速地掌握學生本章內容的學習情況,現場答疑解惑。因此,利用微助教的課堂答題,使得課堂教學能夠得到及時反饋,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后續教學工作,還能在錯誤的認知在學生腦中形成之初就及時更正過來,同時還可以將學生參與答題的情況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學生也能通過答題進行自我檢測,查漏補缺,以更好地應對期末測驗。
(4)實時進行討論互動
利用微助教的在線討論功能,每位加入課堂的學生都可以通過手機端發表自己的觀點,參與到教師發布的課堂討論中來。學生的觀點會實時地在電腦大屏幕中顯示出來,顯示的方式還有匿名、詞云、彈幕、分組等多種模式,甚至還可以對某一觀點直接進行實時投票,引導大家點評。大家通過微助教平臺各抒己見,大膽發言,克服了傳統討論模式中,大多數學生參與度低,不愿積極發言的問題。
三、小結
從2017年年初剛接觸微助教平臺,到現在已經連續兩年在《中外服裝史》課堂中使用了微助教,從使用效果來看,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在這一過程中也充分地貫徹了現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的教育理念。總之,在當今許多高校都已經全面開放WiFi,智能手機全民普及的情況下,移動教學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我們教師應該順應趨勢,不斷探索嘗試,以更好地利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工具來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
參考文獻
[1]王洪蘭,肖海平.地方高校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以湖北工程學院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2):16-17.
[2]孫慶國,鮑偉,唐紅玉,衛保衛.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服裝專業基礎課程構建——以 中外服裝史課程為例[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73-75.
[3]馬靜,陳永欣,伍冠一等.微助教在中醫院校生理學課程中的應用及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5,13(22):95-97.
[4]趙萌.“微助教”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文庫,2017.11(上):171.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