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近年來,“微課”在我國教育界應用的十分廣泛,可以說是火遍大江南北以及各種專業(yè),微課的備課、錄制、傳播以及相關的學術研究,都在最近幾年被推向了教育行業(yè)的頂峰。然而,微課為學生們帶來的全都是正面的影響嗎?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開始對“微課熱”進行這方面的思考。本文圍繞中學地理課“微課”展開深入分析,針對微課教育的目的進行了幾點冷思考,并提出如何真正實現微高校教學的策略。
自2012年起,“微課”這一名詞在我國教育界就十分流行,很多使用這類特殊教學模式的案例比比皆是,引得國內多數教育學者紛紛開始效仿開展,同時教育界也對這些特殊的教學方式投入了科研力度,然而在“微課”形態(tài)教學逐漸蔓延于教育界的同時,許多教師開始對“微課熱”進行冷思考,即除了提高學習效率,微課還帶給了學生什么,又帶給了教師什么。
初中地理“微課熱”下的冷思考
“微課”與學校制度存在嚴重沖突
目前多數學校都嚴明禁止學生攜帶電子產品進入校園,初中生面對網絡以及電子設備一系列信息技術的誘惑,通常都難以進行自控,過度沉迷必然會影響學習的效率。然而,“微課”又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開展的教學模式,如何取得家長對“微課”的贊同以及如何與學校的制度共存,就變成了十分現實的問題。
此外,中學生步入的第三年,即將面臨中考帶來的巨大壓力,在一天的課程結束后需要參加學校晚自習,而學校解除電子設備禁止帶入校園的禁令,或是在晚自習時間開通網絡更是行不通的舉措,在這種沒有網絡、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支持下,學生又該如何觀看“微課”視頻?
學生將精力集中于“微課”,課堂授課效率降低
教師在設計“微課”期間,會將課程相關核心內容濃縮后放在視頻中,用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加上電子設備又對中學生有著巨大的誘惑力,這種情況已經造成一些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微課中,即將學習精力過分專注于課前與課后的學習,最終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課堂時間白白浪費。
學生減負、教師增負
“微課”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短小并且精煉,是課堂知識的濃縮產物,這一產物不會受到年齡的限制,具有無時空限制、普遍性、平民化的特點,通過對“微課”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擺脫繁重、機械化的學習方式,成功減負。然而,一些年紀大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了解程度很低,開發(fā)“微課”所必備的很多技術,這些老教師們聞所未聞,因此雖然“微課”可以對學生減負,但是對于這些年紀大的教師,就等于是“增負”。
實現“微課”高校教學的有效策略,使“微課”持續(xù)“熱”下去
經過對“微課熱”的冷思考,本文總結出有效策略來解決上述疑問,以確保“微課”可以在教育行業(yè)持續(xù)的“熱”下去。
合理刪減、濃縮教學內容,將“微課”集中在學生周末
當前學校為了有效控制電子設備對學生學習效果、學習成績的影響,將禁止攜帶電子設備這一禁令取消是萬萬不可的舉措,而“微課”的開展又要延續(xù)下去,針對這一背景,以中學生地理課為例,地理教師需要在制作微課期間,在將課堂知識進行濃縮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刪減。
例如開展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第七章教學時,教師可僅將周邊國家中的日本、俄羅斯等少數鄰國制作成微課,簡要介紹地理位置等相關信息,將其他重要信息留在課堂上講解,以便于進入初三階段的學生將“微課”學習集中在周末。
合理分配“微課”的課前、課中、課后內容
為了確保學生不會過多地將學習經歷放在課前、課后的微課學習上,地理教師需要對微課的內容加以修正。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第七章《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qū)》的教學中,先將課程加以濃縮,隨后適當將內容刪減一部分,留作課堂進行講解,微課中的內容僅需要為學生腦海中構建大體的知識結構即可,只有對課程合理地分配,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教學效果。
學校組建專門的微課制作團隊
微課的制作通常情況下包括課程的數據、動畫制作軟件、網頁制作軟件等,絕大多教師都無法保證自身能夠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掌握這些技術手段,因此學校就應該針對微課,專門組織微課開發(fā)團隊,由更較高級別的教育主管負責課題的選擇,并組織一些年輕、具備信息技術的教師加入制作團隊,將學校教師的教學數據進行收集,再通過動畫制作、網頁制作等信息化手段將課程數據變成“微課”。
結語
經過對“微課熱”的冷思考,外加微課的實踐現狀,筆者總結出微課給學生帶來學習效率方面的積極影響,也存在著與學校制度沖突難以開展、學生將重心放在微課上、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以及多數教師無法完成微課制作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提高對微課的運用能力,將課程適當濃縮刪減,在與學校制度達成平衡的條件下,合理控制學生的學習精力,組建專業(yè)的微課制作團隊以彌補教師信息技術不足的問題,使微課在未來的教育中可以得到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