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香
摘要:對于小學階段的知識教學來說,學生的課堂聽講效率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所以不論是從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考慮,我們一定要做到效率為先。本文中我就以小學數學為例子,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盡可能的做到當堂所學當堂掌握。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效率 探究
數學作為一門學校各階段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同時它也是一門集知識專業性、抽象性、嚴謹性于一體的學科,所以從教師教學來看,其有一定的知識傳輸難度;而從學生學習來看,往往是眾多學科中相對難學的一門學科。所以,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數學也是最容易呈現兩極分化現象的學科,并且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弱點,進而導致數學學習效率和積極性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都強調,從源頭抓起,在小學階段就要從知識教學和思維培育兩個方面做好奠基工作,保證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開好頭,具備充實的知識基礎,建立起良好的學科興趣,培養其對應的理科思維,從而為接下來一步步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但從當前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數學各階段的教學狀況都不容樂觀,尤其是課堂教學方面,學生由于興趣、學習方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始終存在缺陷。而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實施以來,重點強調學校教育中的“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科思維的培養,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及時轉變思維,順應時代需求,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重點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其知識的專業性和對學生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要求的嚴謹性,勢必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坎坷較多,所以也就對教師的依賴度相對較高。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不論是在思維還是知識儲備方面都處在啟蒙階段,也就更加需要教師發揮作用,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并且,教學實踐表明,對于小學生來說,課下自主學習的可能性較低,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效率往往就代表了某一部分知識內容的最終學習效果。因此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自身出發,從學生角度出發,做好教與學的結合,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策略,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在整體氛圍、互動等多個方面達到盡可能好的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效率,一步一個腳印打好數學基礎。
一、“教”為先,教師做好引導
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作為教師我們要對自身的位置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對于教學理念的執行要做到靈活變通,而不是墨守成規。就以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來說,本身小學生具備的知識基礎就較為薄弱,所以小學階段教學的“以人為本”依舊是建立在教師引導,甚至是主導課堂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明確自身“教”和“引”的責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好“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好引導工作,包括學生興趣的引導和學習積極性的引導兩個方面。從興趣的角度來說,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依賴于自身的直覺,基本是喜歡哪一門學科,就會自覺的在哪一門學科上下工夫,反之,即使教師督促學習效率也不會很高。而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師自身的魅力,學生學習的成就感等等。而對于教師來說,不論歸咎于哪種原因,我們需要做的都是通過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和教學模式的選擇,來展現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和趣味所在,從而讓學生逐漸培養起一定的學習興趣,進而在學習上化被動為主動。同時,在興趣建立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自然而然的調動起來,參與課堂互動,參與知識討論等等,實現班級教學效果的良性循環。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好知識的教導工作。之所以在知識教學方面用“教導”二字,并不是和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下相違背,恰恰是在考慮了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的教學目標。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有缺陷,而數學又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凸顯的學科,所以需要教師在思維方面進行牽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課堂教學中結合對應的例題,教給學生每一類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學多少掌握多少,提升知識的當堂掌握率,避免學生浪費時間,造成付出與收獲不對等,進一步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二、“學”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
知識傳輸是學校教育最為直觀的目標,而從學校設立的初衷來看,學校教育的根源目標,在于人才培養,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素養的人才。所以學校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明確“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思維的培養,從而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會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懂得知識,照本宣科。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起學生良好的課堂聽講習慣。因為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所講解的內容一般都是通過典型例題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步驟等,這些不論是涉及公式運用,還是涉及問題思考角度的問題,都是精挑細選出來,具有很強的題型指代意義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督促學生養成課堂筆記的習慣,針對教師講過的例題,將每節課的奠定題目記錄下來,整理出來,從思維角度,解題方法,易錯點等多個方面分析透徹并紀錄下每節課的成果和問題,從而更加便利于學生找到學習問題,克服學習上的短板。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幫助學生養成及時進行知識歸納和匯總的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每節課學習的知識內容并不多,但體系性也沒有那么嚴謹,所以學生在課堂下的時間里完全可以針對課堂上所講的例題以及當堂練習題目做好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明確哪部分問題是學習短板,為接下來的聽課重點,學習重點做好標記,方便于一次次的回顧和知識鞏固。
總之,不僅僅是對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來說,課堂效率至關重要,對于任何學科來說,上課效率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會對整體知識學習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中我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知識特點和當前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從教和學兩個方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問題展開探究,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幾條實用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