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是語文的基本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尤其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如何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已成為目前語文教學的重點。以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為切入點,探索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促進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任務的實現。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培養措施
一、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表達欲望
初中生處于心理生理發展最迅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逐漸進入青春期,不再像小學生時段,熱愛回答問題。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營造一個開放輕松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將身心全部投入到課堂中。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強調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課,課堂大部分時間都由教師掌控,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將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意識到教師只是課堂的主導者。創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更能讓同學們有明晰的課堂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二、利用多種方式教學,重點提高表達技巧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講授法與談論法,這些方法運用方法比較廣,涉及內容較多,但是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方式教學,重點提高學生的表達技巧。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戲劇,小說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篇目讓學生展開分角色朗讀與分析,重點提高學生情感感悟的能力,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學會表達,并且將這種表達技巧綜合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例如,在八年級下冊《范進中舉》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傳統教學教師一般采用的教學方法為講授法,教師在課程開始向同學們介紹這篇優秀的小說,并且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講述這個故事。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故事脈絡,但是并不利于提高同學們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這篇文章,將文中的角色分配給不同的同學,讓學生提前自主閱讀文章,感受每個人物的性格特色,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分角色朗讀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一起感受文章人物的特色,體會表達情緒的重要性。這種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更能激發學生對于語言表達的興趣。除了朗讀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同學們展開戲劇表演活動,拋開課本中的臺詞,按照自己的想法編排劇本,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本表達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運用到自身生活學習中。
三、組織多種課堂活動,加強語文表達訓練
表達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更需要學生花費時間來進行訓練,只有多次訓練之后,學生才能在逐此表達的經驗中學會正確表達自我,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有良好的表達經驗。針對表達訓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堂下進行相應的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鍛煉自己的勇氣,克服羞澀的心理,學會健康的與人交往,與人表達。課堂活動的舉行不僅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額距離,同時能夠讓課堂的氣氛更加輕松,提高學生的表達欲望,將表達訓練更加貼近生活,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例如,在八年級下冊應用文寫作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熟練運用應用文格式完成一定的寫作任務,教師在課上向同學們介紹議論文,告示,簡單的會議記錄,總結等等,學生在學會了之后可以在課堂上模仿會議現狀,并且由同學在課上完成會議記錄的寫作,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引導與教學,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會應用文表達的格式,同時能夠將這種能力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除了寫作表達外,教師也可以針對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在勞動節來臨之際,讓學生在課下與周圍的清潔工,宿舍管理員等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表達學生的感激。這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訓練,同時讓學生學會與周圍人表達感謝的正確方式,將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的能力。
四、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與學習內容創設教學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所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習內容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可以幫助學生順利理解,形成深刻的印象,利用學生的努力探索、積極研究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水平,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賞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因為已經有名著閱讀《朝花夕拾》的閱讀鋪墊,所以學生對魯迅那個時候的整個背景已經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重點應該放在對課文的理解上,看似不同的童年經歷卻有著驚人的童年心理,所以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就比較好調動,讓他們談談自己離開曾經無拘無束的樂園走向校園的經歷和心理,再與作者比較一下,看看有多少同與不同,思考為什么不同等等;賞析在三味書屋之后,學生在書屋感受到的快樂,在課堂上偷閑得到的美好心情,學生在會心一笑中自然就有表達欲望,最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集成心得體會的小集子,可以給學生更大的鼓勵。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
要想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只依靠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達不到要求,因此,教師可以舉辦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將學生置于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放開手腳,大膽表達。如在學習《岳陽樓記》一課時,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學校附近美麗的湖邊,此時開始岳陽樓的講解,學生可以將看到的湖邊美景與教師的講解融合在一起,放飛自己的思想,想象自己頭腦中的岳陽樓,說出自己的感想,為學生創建了真實的學習情境。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輕松愉快,從而感嘆自己生活的美好,在觸動學生心靈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實很多課文都可以考慮這種方法,講小人物的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人物,引導他們從特定的角度觀察這個群體,等等。
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可以使學生順利融入社會生活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海濤.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115
[2]陳遠強.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