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個非常關鍵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學生學習完全依賴教師;學生缺乏問題意識與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學過度依賴教材等。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讓學生擁有自信心、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自主學習 ?學習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近年來,有關為學生報哪些“輔導班”“培訓機構”等話題,一直是學生家長關注的焦點。小學生離開學校就不知如何學習,有的直接找家教指導,有的讓家長輔導,更有甚者直接借鑒抄襲他人作業(yè)。這表明小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個非常關鍵的能力,對其全面自主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铝诵W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
一、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失的原因
(1)學生學習完全依賴教師
對教師的依賴直接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靳玉樂教授指出:“如果學生能夠自我調(diào)控整個學習過程,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在學習中,小學生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按時完成,但是對于課堂上沒有涉及的內(nèi)容,比如,閱讀課外書,了解與學科有關的知識等,大多數(shù)學生不主動也不愿去做。小學生更習慣于依賴老師的要求,長此以往,自然也就缺乏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另外,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不夠關心,沒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使學生失去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無形中也讓學生缺失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2)學生缺乏問題意識及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生缺乏問題意識及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造成自主學習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滿堂灌輸,學生整節(jié)接受,這種學習模式導致學生缺少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很多學生不愛思考、探究,在解決問題時首先會參考標準答案,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回避問題。這樣,小學生慢慢形成無問題的狀態(tài),適應了被動學習。另外,部分學生成績原地踏步或時好時差,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學習,而是因為他們不會學習,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有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找不到突破口;還有學生效仿其他同學的學習方法,但并不適合自己。這都說明,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嚴重影響了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3)教學過度依賴教材,限制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的教學局限于教材,備課時只是準備課本上的知識。如,語文課上,教師帶領學生認寫生字,理解課文,掌握文章重要的知識點,授課結束后,讓學生做練習題。這樣的教學模式,上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課本上的知識點,教師不能把將與課程有關的課外資源補充進來;而且課堂上只是老師傳授,學生缺乏參與的空間,這不僅使課堂變得沒有樂趣,而且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單一,只會關注教材或者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更不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長期如此,小學生不會有自主學習的意識,限制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基于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我們提出以下教育策略。
(1)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運用教師期望效應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師如果根據(jù)對某一學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會使該學生的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發(fā)生符合這一期望的變化,如果某同學的父親是著名文學家,那他的老師很自然認為他具有成為出色的作家的潛力,假設該同學的文學天賦不突出,但這個老師對他滿腔熱情,表現(xiàn)對其能力的十足信心,鼓勵他經(jīng)常練習,常常對其作業(yè)進行額外的批改。結果這種對待使他果真成為優(yōu)秀的小作家。如果老師對他期望不高,結果可能相反。教師的期望效應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而且會去主動學習。
(2)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動力的是自信心。小學生只有擁有自信心,才會對學習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才會去主動追求新知識,探索新知識。在語文學習中,只要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多積累好的詞語,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多看些課外書,長時間堅持下來,就會有大的收獲,語文成績自然有所提高。但有的同學不愿去積累,相比堅持積累的同學成績會弱一些,學習習慣上也會有差距。好的成績自然會給學生帶來滿足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會培養(yǎng)起他們的自信心,帶來更強的學習動力。因為,學生渴望其他人特別是教師對自己的認可和贊揚,所以,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鼓勵和贊揚他們,給他們足夠的自信心,這將會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3)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要做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在教育中,教師要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有問題需要先自己思考,實在解決不了再去求助同學或者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使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及實施體現(xiàn)新穎與創(chuàng)造性。如,語文課要突破簡單的導課方式,通過游戲、字謎、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在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來進行新課的學習,不搞一刀切,一鍋煮,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靳玉樂.自主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劉儒德,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