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摘 要】分析突發性耳聾患者的焦慮情緒,探討現狀及健康教育的措施。通過對我科102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的綜合治療,并對影響的誘因進行干預。本組患者的療效評定痊愈45例,有效35例,無效22例。總結出相關現狀因素的特征,運用護理程序制定積有效的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聽力,降低該疾病群體的發病率和復發率,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突發性耳聾;現狀分析;健康教育
突發性耳聾又稱特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損失,患者的聽力一般在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內、少數患者可在3d內下降至最低點;可伴有眩暈,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病之一。近百年來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臨床報道該病以來,很多學者對其病因、干預后、治療及療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但仍沒有明確的結果[1]。就我科102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情緒的現狀進行分析及制定健康教育的對特。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2-2018.2我院耳鼻喉科突發性耳聾患者102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2例;年齡15~68歲,平均年齡43.5歲,其中年輕較小患者逐年增加;平均住院天數7-10d。
1.2 實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綜合治療,包括各類血管擴張劑,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皮質類固醇激素,輔酶類藥物及B族維生素等藥物的使用,并結合高壓氧治療和專科康復護理。隨后,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在相對無干擾的情況下,運用交談、觀察等方式了解患者焦慮情緒的相關因素。
2 結果
本組患者的療效評定痊愈45例,有效35例,無效22例。
3 討論
患者健康教育與人群教育指導相結合,減少突聾的發生。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受教育者掌握健康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取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健康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教育活動[2]。突聾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但應幫助指導患者在患病后積極配合治療,調整好心理狀態,最大限度的提高聽力狀況;還應針對高發人群,將健康教育擴大到群體,提高人群對該病的認識,發病后及時就醫。
(1)針對突聾病人年輕化問題,可能由于工作緊張、生活壓力、情緒刺激、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由于缺乏對該病的認識,且該病的自愈率較高,很大一部分患者認為,突聾是沒有休息好、可能過段時間過段時間會好。有的則認為問題不大,工作繁忙,無暇顧及,等忙完了過段時間在看病。由于種種原因,就放棄了及時就診的黃金時期。
(2)針對突聾病人的職業化,諸如:醫務人員、公司高管、教師、升學階段學生等一些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精神壓力大、病發率較高的中青年腦力勞動者進行集中式健康教育指導,或者安排特定的日期進行宣傳,幫助他們避開易感染因素,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發現后及時就診。
(3)針對突聾病人發病的季節性,由于高溫氣候炎熱,體液丟失較多、血液粘稠度較高,致耳內損傷,聽力下降。因此,要注意調節工作節奏,合理科學的安排時間。勞逸結合,多補充水電解質,保持平衡,以減少發病的誘因。
(4)針對病人住院期間的不良情緒,加強生活指導,體現護士的人文關懷。保持病室內的空氣流通,營造舒適的氛圍。飲食方面應進食清淡的飲食,避免飲食酸辣、刺激、硬的食物,忌煙酒等。耳鳴伴眩暈等平衡功能失調的病人,應指導病人注意安全,防止跌倒,人文關愛。保證規律的作息時間,睡前不做激烈運動,忌飲濃茶、咖啡等興奮神經的飲料。囑咐患者戒掏耳朵等不良習慣,避免長時間高音量,避免長時間聽耳機及通話。
(5)針對情緒不穩定患者,暴露狂喜,可使人體內神經體液調節失去平衡,造成耳鼻血液循環障礙,務必給病人強調保持穩定心緒的重要性,幫助病人恢復穩定情緒。
(6)針對緊張的護患關系,當前護患關系較為緊張,對于本身過于焦慮的患者,我們無必要做到及時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及時解疑,同時給予心理指導,掌握好說話的語速、語調,面帶微笑,以熱情、周到的服務,滿足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信任。
突聾的發生是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的嚴重問題,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早期病人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指導家屬配合治療,對病人的康復防止復發有顯著的效果,從而提高病人的治療時間[3]。
參考文獻
[1]黃軒兆. 實用耳鼻咽喉科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11.
[2]劉桂梅,陳冬蘭等。探討中青年突發性耳聾患者治療依從性與健康教育,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7.24(09):3-4.
[3]馮志謙,黃桂球等。心理因素與突發性耳聾療效關系的初步研究 [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 2004,12(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