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張琴
摘 要:書法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內容,也是語言文字素養積累的一個開端,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書法教學;習字水平
《新課標(2011年版)》中要求:“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為主。小學3~6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用于毛筆字學習。”可見,語文教學和毛筆字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那么,怎樣結合小學語文課程,開展毛筆字教學呢?
一、熟知漢字演變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簡單了解我國的書法史,能區分篆、隸、楷、行等字體。中華漢字源遠流長,從甲骨文開始,大致經歷經了五個造字階段。如,我在教學《“馬”字的寫法》一課時,先引導學生觀察“馬”這個字及歷史上造字的五個階段。隨機板書甲骨文的“馬”字,并介紹:這種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是漢字的鼻祖。接著,我又出示了“金文”的“馬”字:金文是以甲骨文為基礎,銘刻在鐘或鼎上面,也叫作“鐘鼎文”。在出示篆字“馬”后,我告訴同學們,篆書分為大小篆。大篆一般是戰國時的文字。小篆是秦國時的特用文字,其特點是字形均勻、筆畫圓潤。隸書,在東漢達到了高峰期。“楷書、草書、行書”可作一個階段,我也做了講述。這樣,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到了中國漢字的源遠流長。
二、提高習字水平
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看清字的形狀,這是寫好漢字的基礎。
1.細察結構
課堂上,不管是寫硬筆字還是毛筆字,一定要讓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和結構。以教學“清”字為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細察:
(1)“清”字左窄右寬,左側約占全字的三分之一,右側約占全字的三分之二。
(2)從整體看,右邊“青”的中間一豎略高于左邊“三點水”的第一點。“青”的第一橫起筆時與左邊“三點水”的第一點持平;第二橫應該在左邊“三點水”的第一和第二點之間;第三橫要與左邊“三點水”的第二點基本持平。在寫“月”字底時,它的左右豎在收筆時要比左面“三點水”的第三點稍微低一點。
(3)“月”字底的寬度和上面“青”的短橫的寬度大致相同;左邊三點水的第三挑點尾部與挑尖適當與第一點收筆出成為一條垂直線。
教學中,我們要啟發學生自覺地去觀察臨寫,就可以很快地提高書寫水平。
2.側重筆法
只有掌握好正確的筆法,才能把毛筆字寫美觀。如,教學《怎樣用筆》一課,教師要講清用筆的方法,即起、行、收的要點:逆起、中行、回收。所謂“逆起”,就是指起筆時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中行”,即行筆時把筆鋒握正,中鋒行筆;“回收”時要做到右行而左收、下行而上收。指導學生轉筆時,要注意在轉筆處不能停留、要勻速行筆;寫折筆時,在轉筆處要停頓一下,形成折角。
3.注重講評
(1)大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寫字的結果,而缺少對某一筆的評析。學生剛寫毛筆字,不好把握整個字。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習字過程中多走動,多觀察,多表彰。學生寫的不好的字,只要有哪一筆寫得還行,也應給予肯定。
批閱時,對學生寫得好的字,老師除了加紅“○”外,某些到位筆畫也應加紅“○”。還可以加上一些鼓勵性的評語,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定會非常高興。
(2)碑帖欣賞。如教學《“福”字兒的寫法》一課時,我相機給學生講述,中國古代楷書四大家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緊接著,又給同學們講解了這四位書法家各自的書法特色:歐陽詢的書法嚴謹峭勁;顏真卿的楷書豐滿雄偉;柳公權的楷書剛健有力;趙孟頫的書法外秀內堅。老師在給學生講解時,可利用班班通等設備出示該書法家的代表作,讓學生來評析,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此舉對學生寫好字意義重大。
三、提升文化底蘊
1.介紹大家名作
寫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穿插介紹一些大家名作,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褚遂良的《圣教序》;蘇軾的《寒食帖》……通過欣賞他們的作品,讓學生感受王羲之的飄逸自如,褚遂良的寬綽典雅及蘇軾的瀟灑健拔等。當孩子們了解到漢字中包藏著如此厚重的文化,便更會覺得練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了。
2.品味書法故事
了解書法歷史上的故事,可以激發寫毛筆字的興趣。有位老師執教《學寫“正直”》一課時,介紹唐朝的楷書大家柳公權為人剛正不阿,曾用書法來勸規皇帝。有一次,穆宗跟柳公權討論書法,說:“你的字寫得筆力遒勁,有什么好方法嗎?”柳公權馬上答道:“用筆的秘訣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筆才能正啊!”唐穆宗聽后點了點頭,知道柳公權是借寫字來勸自己做一個明君啊!
在執教《“福”字兒的寫法》一課時,老師展示了王羲之寫的“福”字,介紹了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譽為為“書圣”。他的字勁拔灑脫,是靠刻苦練習而達到的。有一次,他在木板上寫了幾個字,讓人鏤刻。工人在削時發現墨跡竟然透進木板里有三分深度,“入木三分”也就成了眾人皆知的成語了。
3.了解相關文化
在毛筆字教學中,和這節課相關的文化知識,也需要融入書法教學之中。有位教師執教《“馬”字的寫法》時介紹了馬的相關知識:馬,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它身體魁岸,四肢健壯,性情溫良,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馬有許多美名:千里馬、老驥、白駒等。這樣,學生在不自然間就了解到了相關文化。
4.融入文學知識
經典的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寫字教學中,也可作為教學資源適當運用,以加深小學生對書法知識的感悟。如有位教師執教《三點水的寫法》一課時,先后出示了“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等有關水的名句,引導學生大聲誦讀。這樣,小學生練習寫字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了古代文學知識,拓寬了視野。
總之,結合小學語文課程開展毛筆字的教學,讓他們熟知漢字演變歷程,提升文化底蘊,培養審美情趣,讓語文教學和毛筆字教學相輔相成。使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就對寫字產生濃濃的興趣,打下基礎,從而讓孩子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