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革
摘 要: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逐漸增多,他們長期缺少關懷和照顧,使得留守兒童性格孤僻,不愿意主動交流,并且養成了很多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疏于管理留守兒童,教師沒有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沒有及時糾正留守兒童不良的學習習慣,對此,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習慣
現如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了關注的焦點,要想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差和行為不規范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相互配合,加強溝通和交流,家長要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以及思想動態,多回家看孩子,耐心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校要多開展一些校園活動,轉變留守兒童孤僻的性格,使留守兒童形成積極向上樂觀的性格,并注重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和學習習慣,從而推動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學習習慣的成因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形成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沒有注重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一味地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班級里有很多留守兒童,沒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和關心,使留守兒童長期感受不到溫暖,導致其逐漸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再加上家長不能長期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難以及時發現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沒有進行引導,最終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不好,漸漸地變得自卑,直接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致使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出現打罵的行為,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另外,學校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和不良的行為習慣沒有高度重視,忽視與家長溝通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和心理狀態,使得留守兒童養成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針對以上敘述的成因,下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便及時改正留守兒童不良的學習習慣。
二、解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學習習慣的對策
1.教師要多關心和照顧學生,并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對于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要高度重視,要多關心和照顧留守兒童,并主動與留守兒童溝通,認真傾聽留守兒童內心的想法以及遇到的困難,進而幫助學生排憂解難,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理解,逐漸調整自己的情緒,樹立良好的心態,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進而主動學習,慢慢地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使自己的行為舉止更規范。同時,教師要意識到由于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關心,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難以有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為此,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耐心、愛心、關心,并多鼓勵和照顧留守兒童,及時糾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使留守兒童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2.學校與家長要加強溝通和交流
目前,學校要與家長加強溝通和交流,定期告知家長孩子在校的表現、學習成績以及心理狀況,并要求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共同教導孩子,必須經常回家照看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同時,在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對于留守兒童存在的不良學習習慣,應告訴家長如何教導孩子,讓其注重監管孩子的日常行為舉止,不能疏于管理孩子。還要多給孩子打電話,多關心留守兒童,逐漸轉變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漸漸地留守兒童在家長耐心的教導下,就會逐漸改正自身的缺點,積極主動學習。學校要與家長隨時保持聯系,并多溝通多交流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及時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在相互配合下,使留守兒童不再自卑,調節不良的情緒,漸漸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對學習充滿信心,從而促進留守兒童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1]。
3.多開展校園教學活動,使學生轉變孤僻的性格,規范自身行為
現如今針對留守兒童出現的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學校應加以重視,可以通過開展校園教學活動,組織留守兒童融入教學活動中,逐漸轉變留守兒童孤僻和內向的性格,調動留守兒童主動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促使留守兒童主動與同學交流,漸漸地他們就不再自卑,逐漸拓展人際范圍。這樣不僅能夠消除留守兒童不良的情緒,還可以改善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使留守兒童在教學活動中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而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使留守兒童轉變孤僻的性格,樂于與他人交流,在遇到困難時,主動向同學或是教師求助,使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更融洽,逐漸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從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2]。
綜上所述,由于留守兒童長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家長經常不在孩子的身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致使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不高,行為舉止不規范,并且學校也沒有與家長經常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家長就必須多與學校溝通和交流,教師要多關心和照顧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進而使其主動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留守兒童有所改進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曹愛芹.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學習習慣成因及對策教育的研究[J].好家長,2015(34):2.
[2]王慧.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學習習慣成因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