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波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業創業成為高校的熱門話題,就業與創業能力培養也成為高院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高校逐年擴招,但就業崗位沒有隨著畢業生的增加而增加,大學生的就業率呈下降趨勢。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雙創能力,如何帶領畢業生探索新的創業模式,開創以創業為導向的就業形式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應用型;就業能力;培養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4.089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14-0-04
在地方高校向服務社會經濟的應用技術型高校轉變的關鍵時期,各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新挑戰。高校專業調整滯后,與市場需求錯位,教學模式和企業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需求錯位,高校與實習實訓基地的合作有限,這一系列原因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高校在轉型過程中,通過提升綜合辦學實力,發展優勢特色學科,根據區域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增加新型優勢專業,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如何帶領畢業生探索新的創業模式,開創以就業創業為導向的就業形式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轉型高校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南寧學院同樣是全國600多所轉型高校中的一所,要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在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中同樣存在很多問題。
1.1 學生創業意識不強
目前,國家和政府給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很多扶持和優惠政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學生的家長都希望孩子畢業之后有個“鐵飯碗”,整個社會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導致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創業意識薄弱。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畢業后進行創業并沒有很高的期望,畢業后能有一份穩定工作、可靠的工作就行了。創業成功與否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和投入較大的精力,對于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風險,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檢驗,導致許多家長不希望他們進行創業,寧愿子女找一份工資不高,但相對穩定的工作。這些現象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創業能力和就業創業意愿。家長對大學生創業持冷漠的態度和排斥的心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目前,大部分轉型學校都是學生在教師或者學校的帶領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學校將教師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導致學生自身缺乏獨立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就業創業意識,忽略了學生自身的能動性,學生被動接受,而且都是在學校或創業園里創業,空間地域受到了局限。
1.2 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不夠高
就業創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不僅要有較高的情商和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還要有專業知識,更要有廣闊的知識面。雖然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但在創業過程中沒有持之以恒的信心,易導致放棄與失敗。
1.3 學校就業創業的氛圍不濃
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一個濃厚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考慮到以傳統就業為主,學校比較注重課外各類社團的實踐活動,但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較差。同時培養學生有關能力的體系不健全,大部分學生不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兼職,部分學生只想拿張畢業證或只是想享受大學的悠閑時光,導致想在畢業后創業的人數較少,成功率較低。對于有關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項目和工程,學校一般也無法實施,主要是相關部門投入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方面的資金較少。
1.4 就業創業導師缺乏實踐
目前,筆者所在單位雖然經過幾期的創業導師培訓,基本形成了六十多人的創業導師隊伍,但是缺乏真正的實踐指導。學校培養的創業導師加上一部分專任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指導,這部分老師往往理論知識豐富,很善于“紙上談兵”,但當遇到實際問題往往不能解決。
1.5 選擇的創業方式缺少創意
雖然每年國家、地方、學校都會舉辦大型的創業大賽,但真正參與的學生不多,缺乏技術含量和創意,為比賽而比賽,比賽后真正落地和延續的項目不多,比賽結束項目也就結束了。這些項目缺乏競爭性和實用性,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門檻低、風險低的項目實踐,大多數學生在尋找創業機會方式時,只有很少比例的畢業生能根據所在教育環境和專業知識去選擇,不太考慮新渠道,只利用傳統的如家庭、朋友、同學的資源。
1.6 就業創業管理水平普遍較低
大部分學生上大學后學習目標不明確,有一部分想創業,開始關注與調查,積極參與各類創業大賽,編寫商業策劃方案。有一部分沒有學習興趣,不喜歡研究理論知識,喜歡實踐動手操作,所以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的需要理論解決的問題,而學生因為缺乏充分的知識儲備,迷茫、無從下手,力不從心,并且學生對創業培訓的信息、相關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認識不足,缺乏創業思維和創新意識。
2 重視應用技術型大學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中央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的“牛鼻子”著力推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發展動能、開放型經濟同和城化6個方面的升級發展,圍繞“提質量、擴總量、加速度、強輻射”的目標,建設暢通北部灣、質效北部灣、智慧北部灣、藍色北部灣、開放北部灣和同城北部灣,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提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位,增強對我國西南中南地區和全區的引領帶動作用以及支撐輻射功能,這些機會都會促進就業創業,但對學生的相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3 培養應用技術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南寧學院緊緊圍繞應用技術型這個軸心,探索出了一條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模式路徑。
3.1 不斷改善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實行課程改革
學校要根據應用技術型高校課程設置,加快開發就業創業教育課程,實現分類及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實現課堂的就業創業教育,并將這些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中,例如,將“知識理論學習”“情景模擬實訓”“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研討總結”等部分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教學上通過“企業家素質”“就業創業心理”“就業創業策略管理”等課程內容培養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就業創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學校組織相關創業導師們編寫就業創業實踐指導書,編制就業創業實踐教學大綱,并根據行業需要安排就業創業設計環節、對接企業的實際需求與實際任務,不斷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深入發展,保證就業創業實踐教學的質量,使就業創業教育始終貫穿整個大學教育,搭建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平臺,組建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
3.2 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平臺,建立校企合作
應用技術型與學術型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對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求較高,他們一般在基層、一線工作。 學校與中興通訊、用友新道等企業在校園建立不同學科的實訓基地,目的是使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就業環境和就業崗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為就業創業打下基礎。為了能給學生提供實習基地,學校與就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學??砂凑丈鐣男枨蠛陀萌藛挝坏男枨?,對他們進行鍛造和培養,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社會交往等方面有所提高,自然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使優秀的畢業生一畢業就能夠直接進入用人單位工作,實現雙贏。
3.3 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應用技術型大學的一個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要想更好地認識社會和了解自己的專業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幫助他們規劃明確就業目標和就業方向。南寧學院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幫助他們對自身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對社會有一個橫向比較,了解社會職業發展信息,鍛煉學會與人溝通和提高社會交往的能力。學生要想拓展社會人際關系就必須進行社會實踐,鍛煉組織協調能力,吸取一定的社會正能量,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3.4 搭建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平臺,組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
經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創業失敗和困難的主觀原因是缺乏就業創業能力和經驗。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南寧學院成立了創業學院以及學校科技孵化創業園,讓園區成為師生創業的“孵化器”,在這里為一些有市場發展潛力的創業項目提供一定的資助,學生創業工作以模擬企業的方式運行,并提供專家咨詢指導服務和全程跟蹤指導。學校要利用校內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創業實踐體驗,校園內成立了寧家超市、家教兼職平臺服務中心、快遞運營中心、設計工作室、教育培訓中心、電氣維修中心和IT維修工作室等實體,讓學生在這些中心里實踐,親自體驗創業的全過程,創業指導教師參與指導。學校還通過與當地新桂商企業共建友好,簽訂實習基地協議,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文化,體驗創業的艱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3.5 建立具有雙創能力的師資隊伍。
培養雙創人才以及就業創業人才,關鍵在于師資隊伍建設。然而在學校教師隊伍中,自身從事或參與創業實踐的教師不多,一部分教師接受過專門的創業教育培訓,一部分創業導師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更缺乏創業經歷。 因此,建立一支既具有雙創新精神又具有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既有創業實踐經驗又懂得創業理論,高素質、樂于就業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已刻不容緩。學校在加強“雙師型”“創業導師”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下大功夫,一方面,通過“請進來”,即聘請責任心強、樂于奉獻的創業成功企業家、技術專家,具有就業創業經歷的畢業生和校友以及企業有關部門的專業人士到學校開展講座,擔任創業課程教師。另一方面,實施青年創業導師培訓計劃等,并通過“走出去”,讓導師們參加各種與創業教育相關的培訓,定期讓導師到企業中親身體驗實踐,以親身體會和經歷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豐富學生對創業的感性認識,鼓勵企業人員和導師合作開發研究創業項目,并將研究成果應用在教學中,加強創業教育。
3.6 根據區域經濟升級行動計劃,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桂政辦發〔2018〕8號),與區域發展戰略、發展目標促進學校完善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學校有必要采用“校園+企業”“校園+開發區”“校園+社區”“校園+農村”的形式,建設畢業生就業創業基地,實現社會化辦孵化園的新模式。
4 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思路是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目標
4.1 加強創新創業訓練
學校只有建立眾創空間,開拓就業領域,加強實踐教學,增加自身的實力,才能為學生創造廣闊的就業空間。學校要按照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需求設置新專業,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從學生層面來看,畢業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弱、有一定的理論水平,能說不能做,高不成,低不就,導致部分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又不想創業。為了緩解這種矛盾應該讓學生了解就業趨勢,提前進入企業,并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未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從教師層面來看,教師不應被局限在學校內,要到企業里掛職鍛煉,要參與社會實踐?,F在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創新教學模式,不像以前只給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從學校層面來看,學校正處于深度轉型發展階段,從宏觀上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應了解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制訂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改革,整合相關課程,專注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各項技能。
4.2 建設協同育人平臺
為了實現校、企、師、生共同提高,提供就業創業能力提升機會。在轉型過程中,學校成立了校友會,并在各地區成立了分會,許多成功創業的校友會把資源分享給母校、捐給母校,設立獎合學金,無償資助在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公司的團隊或個人。學校重視創業孵化園的建設,創業孵化園成為創新創業公司集中辦公的場地。校園公司成為社會企業和公司的孵化器,一些團隊項目初期在創業導師的指導下成立公司,公司運營上軌道并取得一定效益后再推向社會。
走孵化園建設與運營的新模式,探索學校眾創空間的靈活模式,學校建立眾創空間等公益性機構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平臺。南寧學院建設了商科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大樓,把用友新道科技公司引入校園,為學生創業提供有利的條件,促進南寧學院師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提高創業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學生應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轉變傳統就業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同時,學生還要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雙創和創業意識的自我培養,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和冒險精神,積極尋找創業機會,鍛煉自己的社交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為成功就業創業做好充分準備。
4.3 進一步促進創新創業教學改革與實踐,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
南寧學院基于資源約束型的校情,走應用技術大學之路。圍繞走應用技術大學之路,從精神文化價值體系、治理結構、課程內容、專業體系、師資結構、教學方式和就業創業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全方位的改革,把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真正的辦學思路,把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成為辦學定位,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成為學校的辦學模式。幾年的實踐證明,這是一條通向成功的發展之路。然而應用技術型的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的路徑和模式也初見成效。
南寧學院緊緊圍繞應用技術型這個軸心,構建了產業社會側需求與高校供給側需求同向同行同步同心的“雙需求”專業體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雙主體”育人體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大綱自成一體的“雙大綱”導教體系,結構、能力、角色完全蛻變的“雙師雙能”執教體系,校園內和校園外真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雙基地”實踐實訓體系,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行不悖的“雙證書”標準體系,學生畢業后具有就業創業能力體系。這是一個完整的模式系統,這個系統在南寧學院已經初步構建完成。
4.4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索
南寧學院不猶豫、不動搖、不爭論、不等待,走出了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新路徑。學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資源約束型民辦高校開放式辦學的新模式;學校專業鏈對接區域產業鏈、創新鏈,提升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現的新能力;學校大興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學生創造了立足社會的新事業、新本領;學校變革辦學體制機制,為學校釋放出了辦學的新活力。給全校師生創造了辦學、工作、生活、學習的新體驗,南寧學院用“新體驗”這樣一個辦學理念,將學生就業創業創新貫穿于一切辦學行為中。
5 結 語
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變的關鍵時期,學校要為學生搭建就業創業平臺,按照地方經濟發展與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地方社會企事業單位要開拓就業領域,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創業前景,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要實現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成功,為政府、市場、高校等各方面提供服務,不僅要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和自身的創業意識,而且要發揮大學生的優勢、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環境,緩解日益增加的社會就業壓力,最終達到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促大進學生創業活動蓬勃發展。總之,新形勢下的應用技術型學校教育任務必須要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娜.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13(18).
[2]馬彥博,劉麗.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途徑探究[J].文史博覽,2015(4).
[3]范友華.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7(16).
[4]錢智民.高校轉型過程中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6(24).
[5]賈利娜,王萬江,吳鵬飛.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園,2013(19).
[6]陳凱,鐘家華.廣東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廣東醫學院為例[J].南方論刊,2012(1).
[7]王俊春,段丹,黃宇飛,等.地方院校區域性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生發與演化[J].保山學院學報,2017(6).
[8]張晶.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體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24).
[9]溫曉娣.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構建[J].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5).
[10]李永蒼,吳選忠,陳瑛.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08).
[11]牛冰非.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3(18).
[12]王慧博.社會保障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以上海S高校為例[J].理論導刊.2013(03).
[13]朱梅.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生如何提升就業能力[J].職業時空.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