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游 蔣成剛
【摘 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動在ICU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選擇80例無典型特殊性的患者作為研究案例。根據80例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劃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在護理服務中采取品管圈活動。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氣道損傷、VAP、堵管、非計劃性拔管情況。結果:實驗組的氣道損傷、VAP、堵管、非計劃性拔管情況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組,數據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在ICU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突出,能夠顯著改善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對于患者的醫護體驗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品管圈;ICU護理;質量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7-03--01
隨著人們的經濟條件不斷優化,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高,臨床中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1]。為了更好的優化與改進護理服務質量,采取多種護理質量改進工具顯得非常必要。品管圈是一種對工作質量實行循環性改進的方法,在臨床中可以應用于大量的醫護服務工作[2]。對此,為了持續有效的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本文以我院接受ICU護理患者為例,探討品管圈活動的應用方法以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選擇40例無典型特殊性的患者作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來自于婦產科,根據80例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劃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總共40例患者,年齡40至30歲,平均年齡(26.8±3.5)歲;實驗組總共40例患者,年齡22至29歲,平均年齡(25.7±2.8)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例數、年齡)多項數據均無明顯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達到對比研究需求。
入選標準:接受人工氣道治療;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臟器疾病或精神疾病;無法全程參與本次研究。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在護理服務中采取品管圈活動,具體措施如下:1、成立品管圈。按照護理中所存在的多種問題與隱患,圍繞著改進護理服務質量、優化人性化護理以及個性化服務等理念構建品管圈,同時由護士長擔任品管圈活動組長;2、共同學習。借助頭腦風暴的方式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標準進行評價,明確品管圈活動當中的具體內容與主題,最終決定為“規范ICU護理人工護理管理,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和并發癥的出現,提升護理質量”。應用品管工具當中的“甘特圖”制定具體的計劃內容,組織所有成員進行學習。3、方案的實施與總結。以2周為單位對人工護理狀況進行調查,在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后探討具體的改進與優化措施。根據計劃制定的結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方案,并在每隔一段時間后對實施效果進行總結和討論,對于不足之處進行討論,總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按照5W1H的原則,基本擬定了下列6個改善對策:(1)構建ICU護理人工護理的培訓和管理機制,定期對護理人員給予規范性的培訓,應用床旁實踐操作和指導的方法實現,并在月底進行考核;(2)規范吸痰的方式,提升吸痰護理質量,嚴格管理護理人員的吸痰時機、指征、方法,規避盲目對患者實行吸痰處理的現象;(3)嚴格落實無菌護理。提高護理人員的無菌理念,在臨床護理中始終保持無菌操作的基本要求,提高護理效益;(4)構建護理質量評估與監督機制。設計關于ICU人工護理檢驗單,并在發現問題時及時糾正,由組長總結人工氣道的護理狀況,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全體討論問題原因并制定針對性改進方法;(5)改進鎮靜效果。構建關于人工護理的鎮靜劑使用方案,預防呼吸機拮抗、減少呼吸機應用的現象,減少非計劃性拔管現象的發生;(6)強化心理干預水平。因為疾病病程較長,患者會長期遭受疼痛感影響,所以很容易發生心理層面上的變化,相關統計發現臨床中高發焦慮、恐懼以及抑郁等負面情緒,這一些負面情緒會導致疾病的惡化。對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如果患者對治療不信任或存在放棄治療的心態時,需要及時為患者講解近期治療案例以及學生領域中的相關研究進展,強化患者治療信心。
1.3 評價標準
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氣道損傷、VAP、堵管、非計劃性拔管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護理效果等數據均采取SPSS統計學軟件實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方式表達,例如(3.1±1.1),數據之間的檢驗采取P值實現,P<0.05代表數據差異明顯。
2 結果
實驗組的氣道損傷、VAP、堵管、非計劃性拔管情況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組,數據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氣道護理屬于ICU護理工作中影響性較高的護理操作,同時在護理中發生安全性問題的可能性也比較高。落實品管圈活動對于人工氣道的護理管理可以根據循環性的原則實現質量改進,借助頭腦風暴的方式讓所有的成員可以對影響ICU人工護理管理質量的多種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應用圖的形式進行分析,探討下一步的改進措施,改善工作流程并為突出后續的護理重點,實現持續性的護理改進,促使護理工作更加精細化、科學化、系統化[3]。品管圈活動是一種注重從上至下、循環性的管理模式在,這一種管理模式能夠更加及時、合理的改進護理質量,提升護理管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氣道損傷、VAP、堵管、非計劃性拔管情況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組,數據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成分說明采用品管圈,可以達到顯著改善醫護服務效益,有效的預防護理人員發生針刺傷情況,優化手術室的整體護理效果,預防缺陷護理工作的發生,提升護理效益。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在ICU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突出,能夠顯著改善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對于患者的醫護體驗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沈益美,方梅,王偉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10):1011-1013.
劉樂,李紅,張兵,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ICU低年資護士搶救儀器掌握率中的效果[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6):594-596.
崔江萍,朱曉雪,史鳳鳳.品管圈活動在ICU患者失禁性皮炎護理中的效果[J].安徽醫藥,2016,20(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