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要]初中化學作為九年級新開設的一門學科,知識層次要求簡單,只要求學生知道“是什么”。而高中化學比初中化學要求的知識層次更高,不但要理論化、系統化地掌握知識內容,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剛進入高中,知識難度顯著提升,很多學生難以適應高中化學教學。教師應及時了解學情,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梳理,做好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使高中化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關鍵詞]知識點;銜接;教法;學法
一、教法和學法銜接
由于學生剛步入高中校園,對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還停留在以記憶為主,課堂聽一聽,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的階段。初中化學記憶性的知識較多,只注重學習結果,不注重知識的探究過程。而高中化學理解性的內容較多,知識難度顯著加大,要求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是單純的“灌輸”。所以,教師對高一階段的教學應多下功夫,探索新的教法,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1.教學方法的銜接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高一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充滿了好奇,但不善于鉆研教材,對教材內容理解較片面。教師可以在傳授新知識之前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查找相關材料,對于較難理解或理解不透徹的內容進行重點標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布置課前一道題,對學生自學部分進行檢測,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便于記憶
高中化學知識抽象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可以把教學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知識的奧秘。
(3)充分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實驗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準確地描述實驗現象,從而得出實驗結論。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學習方法的銜接
由于高中化學知識難度加大,內容增多,很多學生初中化學分數挺高的,到了高中成績明顯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轉變思維,如何歸納總結等。
(1)課前做好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是學好化學的關鍵,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上課之前,通讀教材,勾選出不懂的部分,課堂上帶著問題去聽課,能夠快速的突破難點,有效的提高聽課效率。
(2)課上認真記筆記
高中化學知識內容較多,涉及范圍廣。學生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便于課后復習所學內容,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3)課后及時總結
課后學生應及時進行復習總結,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提升。尤其是課堂上的重難點,應再次梳理,理清知識脈絡,也可采用“過電影”式的復習方法,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記憶。
(4)準備錯題本,不斷積累
學生應準備化學錯題本,對易錯的習題進行分類整理。尤其是考試中出現的高頻考點,應及時歸納整理,定期復習回顧,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初高中知識點銜接
初中化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起到了基石的作用,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時,應不斷引導學生回顧初中知識,實現初高中知識的順利過渡。
1.化學用語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學生只有熟練地掌握化學用語,才能深入學習化學知識。很多高一新生對前20號元素的元素符號和離子符號書寫并不熟練,常常分不清大小寫,漏掉或標錯電荷,這就導致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出現錯誤。所以,教師在進行初高中銜接時,一定要重視化學用語的規范書寫,讓學生有規律地書寫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摸底檢測,對于知識薄弱的地方應及時進行引導訓練。如很多學生在考試中會把NH4+錯寫成NH3+或NH4-。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化合價的內容應及時進行補充。
2.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初中化學要求學生掌握前18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情況,并未具體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如書寫第35號溴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時,會誤認為第三層排滿8個電子。教師應進一步補充相關知識,總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一般規律。如電子總是先排布在能量較低的電子層,然后由內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較高的電子層中;各電子層中所能容納的電子數目最多為2n2(n為電子層);最外層不能超過8個電子(K為最外層時不能超過2個電子),次外層不能超過18個電子,倒數第三層不能超過32個電子。以上幾點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3.物質分類
物質的分類在初高中化學的教學內容上存在脫節現象,初中化學對酸堿鹽氧化物的要求比較低,高中化學可以從以下內容進行銜接。
初中化學主要按照組成元素的不同,對物質進行分類,如把元素分為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把化合物分為酸、堿、鹽、氧化物等。并未對氧化物進行具體分類,高中階段教學時應及時補充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過氧化物及兩性氧化物的概念。初中化學只介紹常見的幾種酸堿,哪些是強酸弱酸,哪些是強堿弱堿,不從電離的角度進行講解。對于NaHSO4的分類學生容易誤認為其是酸。而高中階段重點從電離的角度講解酸堿的概念,如酸是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H+的化合物等。初中化學對于鹽的講解主要從酸和堿是否被完全中和進行介紹,不進行酸式鹽和堿式鹽的講解。高中化學主要從鹽類的水解進行講解,依據鹽類對應酸堿的電離能力進行分類,如強酸弱堿鹽、強堿弱酸鹽及弱酸弱堿鹽等。
4.酸堿鹽的反應
酸堿鹽的相互轉化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主要體現在化學反應多,記憶性的內容多,題型變化多。初中化學對酸堿鹽的定義弱化,對物質在水中的電離知識要求降低,不要求掌握酸堿的通性,這給高中化學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有的教師對課程標準理解的較為片面,沒有認真研究和處理教材,僅為了中考而教學,忽視了過程、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忽視了酸堿鹽的相互轉化在高中化學的重要地位。而高中化學除了要求掌握更多的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外,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敢于打破初中化學慣性思維,勇于探索和思考與初中化學發生沖突的內容。如初中教材介紹了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夠把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而高中化學介紹了鈉和鹽溶液反應能置換出氫氣。如初中化學介紹的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有沉淀、氣體和水生成,而高中化學則擴展為有弱電解質生成,也就是說沒有水生成的反應也可能是復分解反應。
5.實驗
初中化學對實驗的要求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了解實驗原理,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根據化學常識初步分析實驗的合理性,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實驗裝置的選擇等。高中化學要求掌握化學實驗原理確定的一般方法和運用化學知識設計一些綜合實驗方案。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實驗要求,設計綜合實驗方案,并具有對實驗方案評價的能力,突出化學的學科特征,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初中化學學生通過粗鹽的提純已經初步掌握過濾和蒸發的基本操作,高中化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掌握蒸餾、分液和萃取、結晶和重結晶等操作。學生要學會根據某些物質的物理性質來選擇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和原理。如固體與固體的混合物的分離,雜質易分解時可選用加熱法除雜,如碳酸鈉中混有NaHCO3;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隨溫度影響變化不同,可采用結晶法,如NaCl中混有KNO3。液體和液體混合物,沸點相差較大可采用蒸餾或分餾法除雜,如石油的分餾等;根據溶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可采用萃取分液法,如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6.化學計算
化學計算是為了深化學生對物質間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的理解,使學生對物質的物理或化學反應從定性認識過渡到定量分析,進一步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質。
初中化學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對溶液方面進行初步計算。而高中化學計算更注重學生對物質進行定量分析的能力,要求學生掌握更高層次的計算。如物質的量及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過量計算、反應熱的計算、產率計算及雜質計算等。初中化學對差量法、守恒法、極值法和平均值法等都不做要求,而學生對這些方法掌握都很片面。
總之,教師要及時掌握初高中知識的差異,做到“知己知彼”,學生應及時轉變學習方法,適應新的教材和學習方法,才能順利的實現初高中化學的銜接。
參考文獻:
[1]錫曉彤.初高中化學知識學習銜接學習障礙的探究[J].亞太教育,2015,(34).
[2]趙家峰.初中化學教學要注重與高中知識的銜接[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0,(30).
[3]郭建華.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新教科書內容的銜接性研究[M].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