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春艷
摘 要:高校體制的不完善及“腐敗亞文化”的影響,導致高校亞腐敗現象比較嚴重。盡管政府相關部門對于懲處高校腐敗案件的決心與力度很大,但在高校亞腐敗問題上卻缺乏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這與亞腐敗的特殊性、隱蔽性及高校體制漏洞等問題密切相關。高校亞腐敗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通過廉潔教育、加大監督力度、完善高校的法律法規體系以及高校的民主建設等措施來解決高校亞腐敗問題,進而打造清正廉潔的高校生態教育環境。
關鍵詞:高校;亞腐敗;微腐敗;廉潔高校;高校民主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3-0081-03
全面從嚴治黨思想是習近平在科學分析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基本態勢,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的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這一偉大工程的重要指導理論。在習近平從嚴治黨思想下,高校在打擊選人用人、基建工程和設備采購領域,科研經費和校辦產業等腐敗問題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在有效懲治腐敗現象的同時,還需要在亞腐敗現象上加大關注與防范力度。“我們黨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實踐和規律表明,黨員領導干部的蛻變有一個潛移默化的演化過程,這就是亞腐敗向腐敗的演變過程。”[1]有效預防和懲治高校亞腐敗,打造純凈的育人環境,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
一、高校亞腐敗現象
亞腐敗又可以稱為微腐敗、非典型腐敗、小腐敗等。對于亞腐敗的定義,國際監察專員學會主席伯里安·艾爾伍德提出“在權力的廉潔狀態與腐敗狀態之間的一種尚未達到觸犯刑律程度和地方的中間狀態,但權力運行本身卻存在不干凈的空間。”[2]亞腐敗是相對腐敗犯罪而言,其形式多與作風問題的表現形式重合,多以潛規則形態存在于社會各個領域,由于其并未觸及法律領域,人們對于亞腐敗治理無從下手,所以對于亞腐敗只是容忍或者直接參與,只要是存在人際交往、利益與權力的糾纏,亞腐敗就會存在。即在表面上合乎法律及相關程序,實際卻形成了許多人際交往中的“灰色地帶”。治理起來遠比打擊腐敗更難,與直接腐敗犯罪的“大老虎”相比, “蒼蠅”的泛濫更加恐怖。如果不及時防范與治理,最終會引發嚴重的高校腐敗案件。亞腐敗現象多見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學術活動、財務經濟活動、公務接待、公共服務、辦公用房等各個方面。
1.在教育管理方面以及學術活動方面,暗箱操作、利益輸送、潛規則等現象較普遍。首先,在教育管理方面,在自主招生環節未公開透明,也并未進行嚴格的公示;有些院校利用自主招生權、破格錄取以及學生的補錄環節各種金錢交易大量存在;考試、收費等活動中以權謀私、徇私舞弊、變相亂收費等現象司空見慣;選人用人方面大量存在權錢交易,不公開透明現象;學生在評獎評優、組織發展、學干參選、學生入黨等不經過嚴格的評審條件,利用自己班干部職權暗箱操作。其次,在學術活動方面,一些高校在申報項目過程中不公開透明,利用各種人情關系暗箱操作;教師為了職稱的評定,進行學術論文抄襲,發表論文質量不高,并且在他人科研成果上進行掛名參評,從而抬高職稱計分;教學工作數量、質量的評價機制不合理等,使得真正教授及學術高端科研人員在夾縫中生存。
2.在財務經濟活動與公務接待方面,不規范行為及僥幸心理較普遍,甚至存在以權謀私現象。如財務處選人用人不規范,直系親屬直接任用。惡意避稅或偷稅、漏稅行為常見;校科研經費的違規使用問題也較嚴重,主要表現是采用報銷假發票、虛開勞務費、通過編造虛假項目合同、有意提高項目設備費等形式進行違規套現;用公款購置自己私人物品,公款私存私放,違規挪用專項資金等;在高校基建項目招標時,運用人情、權利、金錢和領導干預等現象常見。公務接待方面,如私客公待,超標準接待,隱匿轉嫁接待費開支,借公務款接待名義列支其他費用。在進行會議活動時,在財務報銷方面列支與會議無關的費用,以會議之名私自旅游等。
3.在公共服務與辦公用房方面,假公濟私、順手揩油的情形較常見。如接受管理服務對象提供的禮品、宴請、免費旅游等,或以借為名占用管理服務對象的財務等。辦公用房方面,如違規多占辦公用房,清理辦公用房走過場,超標準配備使用辦公用房。
二、高校亞腐敗處理的困境
由于亞腐敗與腐敗不同,其并未明顯觸犯法律法規,“既不能用貪污受賄或腐化墮落來評判;但又不適宜用清正廉潔或奉公守法來描述,高校亞腐敗實施的謀利行為既能鉆營漏洞、規避陽光”[3],又能在法律的邊緣打擦邊球,因此而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種不遵守道德卻又常見的亞腐敗常常被有關法律部門和公眾司空見慣,習以為常而不屑一顧,所以治理起來困境重重。
1.主體參與眾多,責任主體層次復雜,社會容忍度高。凡是有權利的地方,亞腐敗就會產生。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與中國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等級觀念、宗法意識、特權思想以及裙帶關系等思想有很大關系,“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官本位價值觀和中國傳統熟人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影響持久深遠,這些傳統思想根深蒂固”[1],使更多師生受眾對大學亞腐敗由最開始的反對者變成微腐敗的參與者,這從一個層面來講又推動了亞腐敗風氣在大學校園中的蔓延。這使得參與主體發展成群體性,增加了責任主體的難以確定性,而且對于腐敗的內容,并未觸及自身利益,所以對于微腐敗案件處于極大地容忍和廣泛的參與,并且對有些領導干部的日常監督流于形式。處在這種權錢交易運作及官僚特權環境之下,從眾心理以及亞腐敗給人們帶來的潛在誘惑使得人們對于亞腐敗現象廣泛認同。
2.權利邊界模糊,法律難以確定,法律制度不夠嚴謹。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度并沒有規定亞腐敗的含義及其性質,也無一部專門針對亞腐敗治理的法律文書。這就使得亞腐敗現象在各種法律法規之外滋生并存在。“高校管理行政化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高校管理的權力過于集中,權利與義務配置不合理,內部監督體系不夠健全”[1],這些機制障礙給亞腐敗者機會去尋找法律漏洞,使用自己手中權力與法律走擦邊球;腐敗的形式極其隱蔽,以至于大學對亞腐敗的治理往往形式主義,處理原則及處理方式適用的標準也很難把握,缺乏實際的執行及懲處,也沒有形成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對亞腐敗沒有形成約束力和威懾力。
3.高校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存在很多問題。目前的高校體制缺乏民主監督,高校領導層民主意識不強,民主監督流于形式,并且對于一些重大事項不公開透明,過程腐敗,在重大問題決策上也并未廣泛聽取教職工意見建議,教職工并未有真正的民主監督與管理的權利。經費來源、使用多渠道、多領域,運行則相對封閉,內部缺少監督。高校的行政權太強勢,在權力的支配下,高校的人事管理、項目審批以及職稱的評定評選方面、招生等都傾向領導決策。這些突出問題都加大了治理亞腐敗的困境。
三、當前高校亞腐敗的防治對策
高校是培養高層次人才與教書育人的圣地,在反腐敗斗爭中更應該有更高要求與更嚴格的執行和懲處力度,小惡不除,“蒼蠅”容易變“老虎”。雖然高校亞腐敗現象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懲處方面有些困境,但是只要通過有效措施和對策來進行根治,就一定會減少亞腐敗現象以及由此衍生的腐敗問題。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所以在預防和懲治高校亞腐敗現象,堅持黨的十九大反腐精神,緊密結合高校的特點,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擺在前面,打造廉潔的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1.構建和完善高校反腐倡廉教育體系思想教育建設。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礎”。所以防治大學亞腐敗現象首要措施就是進行思想廉政教育,并建立全方位的廉潔教育體系。第一,完善廉潔教育機制,根據自身高校特點,建立黨要管黨,加強各部門的協調和管理,成立廉潔教育領導小組,將廉潔教育滲透到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中。第二,根據不同主體進行不同內容及形式的廉潔教育,對黨政干部側重于理想信念、服務宗旨以及腐敗后果教育,對教職工側重于師德師風和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通過教學和校園活動進行思想教育。第三,有效利用不同的載體和平臺,各種新聞媒體,校報廣播,微信微博等廉潔文化的建設,引導領導干部和教職工對廉潔風尚予以認同,打造校園廉潔教育文化。
2.健全高校微腐敗監督制度。高校監督的重點應放在關鍵崗位、關鍵領域、關鍵事項和關鍵環節,尤其是關鍵少數上。要構建內部監督、上下級監督以及引入社會第三方監督。第一,內部監督,轉變高校的管理自主權利職能,分散領導權力過于集中的現象,內部紀檢、監察、審計等內設監督部門要實行“雙重領導”;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力度,對學校紀檢、審計、巡視等部門重點監督,對其產生震懾力。第二,外部監督,嚴格執行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同時涉及高校人事、財務等重大事項還應引入第三方監督機構,對高校財務審計、專業辦學質量等進行評估,從決策程序上杜絕極少數人說了算的現象;學校領導應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征求家長的建議和意見,加強社會相關人員監督;引入現在發達的網絡途徑對學校相關部門形成網絡監督。
3.完善高校法律制度體系。首先,國家立法機關應該制定嚴格的系統的高校反腐敗法律制度,并建立與之配套的亞腐敗制度,用列舉法及概括法的形式嚴格明確界定亞腐敗性質,明確協調各反腐機構的關系與職能并規定其懲治措施,以達到治理亞腐敗有法可依。并且建立專門的反亞腐敗機構和部門,專職專責,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其次,高校應明確領導責任,把責任意識貫穿領導工作,必須完善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讓每個領導干部切實做到權利與責任一致。領導干部要根據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的亞腐敗承擔主要責任,加大對亞腐敗懲罰力度,查處違規違紀行為,全面落實責任清單;改進和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制度執行不力者進行責任追究。”[4]高校也可成立亞腐敗監察小組,對亞腐敗問題從上到下形成嚴格的監管體系,明確嚴懲措施,增加亞腐敗犯罪的風險意識以及后果代價,使得權力者有所畏懼,不敢因小失大。
4.加大高校民主建設。這是目前防范高校亞腐敗現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強領導與教職工密切聯系,實現廣大教職工對學校領導決策和重大事項進行廣泛監督與廣泛參與的重要途徑。第一,對相關決策和權利進行公開透明,除學校保密性事項外,對于涉及教職工利益切身相關的如學校的發展規劃、教學改革方案、教職工的聘任、獎懲、經費使用、職稱評選、醫療保險、住房、養老金等,都需要公開透明,避免出現不公等亞腐敗現象。第二,提升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各項改革措施和領導者的行為都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在黨委進行咨詢民主建議時學校相關部門領導應實行規避原則,真正傾聽廣大師生的建議,“充分發揮工會、教代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組織的民主監督作用,建立健全保障各類群眾組織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體制機制。同時高校要完善校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廣大群眾的監督約束機制。”[4]因為教職工的利益與學校的利益密切相關,并且廣大教職工對相關問題有一定了解和接觸,通過教職工的參與監督,民主決策可以對亞腐敗產生威懾力。第三,應該定期召開各職工代表大會,聆聽廣大職工的建議意見,使教職工積極地參與學校建設及教學上來,真正保障教職工的主人翁地位。
四、結語
由于當前高校的亞腐敗現象與腐敗現象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及一些特殊的規律性,同時在治理上面也有許多問題和困境,所以想要徹底根除亞腐敗也不是輕而易舉的。治理亞腐敗也需要立法部門、司法部門、高校、媒體、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奮力走好高校反腐長征的每一步,從而建立清正廉潔的教育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范松仁.淺談社會轉型時期高校亞腐敗現象及其防治[J].法治與社會,2015(32).
[2]陳金波.源于機理分析的大學“亞腐敗”治理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9).
[3]陳金波.當前大學“亞腐敗”的特質與防治[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2(3).
[4]程功鵬.高校腐敗現象的特點及預防對策[J].中州學刊,2017(4).